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以求为胃肠外科医师快速、平稳、安全地度过学习曲线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由同一团队实施完成的6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6组(A、B、C、D、E、F组),每组10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行围术期处理。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床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进食半流时间。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pTNM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呈分阶段下降趋势,A组(248.80±24.24min)、B组(239.50±31.96min)、C组(229.00±5.68min)之间无差异(均P>0.05),D组(184.80±15.72min)、E组(171.20±16.80min)、F组(164.00±13.30min)之间无差异(均P>0.05),A组、B组、C组和D组、E组、F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术中出血量A组(295.00±13.94ml)、B组(249.00±19.55ml)、C组(221.20±21.50ml)各组之间及与其他组之间均有差异(均P<0.05),D组(171.30±6.85ml)与E组(162.20±4.16ml)、E组与F组(154.30±4.14ml)之间无差异(均P>0.05),从A组到F组,呈进行性下降趋势。中转开腹1例(B组),因脾动脉变异致分离脾门时脾撕裂出血,腔镜下止血无效而被动中转,总中转率1.67%;术中并发症出现在A、B、C组,每组1例,其中血管损伤出血2例(B、C组各1例),1例中转开腹止血(B组)、1例腔镜下止血(C组);皮下气肿并高碳酸血症1例(A组),为初期腹腔镜手术时间长,术后给予重曹及自行吸收后痊愈;各组间中转开腹及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7.58±10.68枚,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行围手术期处理,在术后下床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进食半流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4例,A组、B组、C组、E组各1例,其中A组、E组各1例,均为胸腔积液,1例为全胃切除患者,因分离胃膈韧带刺激所致,保守治疗后自行吸收痊愈,另1例为术后低蛋白所致漏出液,经彩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补充人血白蛋白、加强营养支持后痊愈;B组1例,为术后患者如厕时不慎拽脱引流管所致腹壁出血,经缝合后有效止血;C组1例,为术后出现微小胰漏,经充分引流、保守治疗后痊愈;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11.67%。无死亡病例。结论:虽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操作复杂,对于那些有开腹和腹腔镜其它手术经验的胃肠外科医生,开展30例左右手术后,可达到较为熟练程度。文献回顾及我中心的经验是,要熟练快速掌握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必须重视并积极跨越学习曲线:①有计划地进行正规培训和监督指导;②具有丰富的开腹手术经验和熟练的腔镜操作技术;③注意手术适应证的把握;④充分理解镜下解剖特点;⑤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⑥保持手术团队的相对固定;⑦建立良好的操作环境;⑧不断优化手术步骤;此外,适当增加手术频度,通过数量、经验上的积累,勤于学习交流,则有望顺利、安全、快速地度过学习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