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皮肤真菌病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yl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犬真菌性皮肤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真菌性皮肤病存在发病时间长、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等特点,给此病的诊治带来了很大困难。多数皮肤癣菌为人畜共患病病原,因此犬皮肤真菌病的防治对于公共卫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深入研究犬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特点、致病真菌构成、耐药性,可以为该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在西北农林科大西安动物医院进行样本调查和病料采集,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患皮肤病犬的年龄、品种、性别、症状、发生季节等信息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并总结犬皮肤病的发病规律。收集犬皮肤病病料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并利用PCR方法鉴定致病菌株。根据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M38-A2方案)以及Rosco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真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犬皮肤病首诊患犬占病例总数的13.62%;病原类型以真菌感染为主(36.33%);7、8、9月为犬皮肤病的高发季(36.89%);两岁以内的犬更易患皮肤病(53.95%);发病部位多为四肢、耳朵、腹部。试验期间随机采集32只犬的皮肤病料共58份。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共得到20株真菌,利用真菌引物ITS序列对病原真菌进行PCR扩增,经测序最终得到的鉴定结果为:链格孢霉8株;犬小孢子菌4株;条件致病菌共8株,分别是5株曲霉属(其中黄曲霉1株,烟曲霉2株,构巢曲霉株2株)和2株镰刀霉属,1株毛霉属。参照M38-A2微量稀释法以及Rosco纸片稀释法检测了三种药物(制霉菌素NYS、酮康唑KET、伊曲康唑ITC)对犬小孢子菌及链格孢霉的药物敏感度。通过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得出:犬小孢子菌对三种药物的敏感度为NYS>KET>ITC;链格孢霉对三种药物的敏感度为NYS>ITC>KET。根据M38-A2方案检测三种药物对犬小孢子菌MIC范围:伊曲康唑MIC范围为0.0325~0.5μg/mL,酮康唑的MIC范围为0.25~1μg/mL,制霉菌素的MIC范围为0.0156~0.125μg/mL;三种药物对链格孢霉的MIC范围:伊曲康唑MIC范围为0.0156~0.0625μg/mL,酮康唑的MIC范围为0.3125~2μg/mL,制霉菌素的MIC范围为0.0625~0.25μg/mL。结论:犬皮肤真菌病多发生于7~9月;主要病原为链格孢霉及犬小孢子菌;链格孢霉对伊曲康唑较为敏感,犬小孢子菌对制霉菌素较为敏感。
其他文献
话语分析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建立在书面语和口语基础上并且被应用于语言学以及文学领域。话语分析的基本原则即通过分析在文本中的语言从而给读者提供一
风能和负载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提出的负载跟踪和充放电集成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独立运行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及实现系统优化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
海外华侨华人与其他国家侨民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华侨华人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不管是“落叶归根”,抑或是“落地生根”,海外华侨华人中华文化传统之根越来越深植于海外华侨华人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是由Gallager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具有逼近香农限的良好译码性能。目前LDPC已被多家通信公司定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手机中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标刻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激光标刻应用领域各相关方面技术的发展也对激光标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动态标刻技术。在某些特
自动目标识别(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简称ATR)技术是计算机视觉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在目标跟踪、机器人导航、辅助驾驶、预警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红外成
(1)我们设计了基于CuPc的近红外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发光器件:器件A: ITO/ NPB(35nm)/ Alq3(32nm)/BCP(15nm)/ Alq3 (20nm)/AL器件B:ITO/ NPB(35nm)/ Alq3:CuPc(32nm)/BCP(15nm)/ Alq3 (20nm)/AL
目的:采用HPLC-ELSD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欧亚旋覆花中1-O-乙酰旋覆花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柱:Diamonsil ODS C18(250 mm×4.6 mm,5μm);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建筑业既有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又面临诸多
国家财政部在2012年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政府及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研究,政府及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越来越趋于完善。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