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核仁油脂的提取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为杨梅科、杨梅属果树,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表明杨梅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黄酮、花色苷、核仁油脂等。本实验以杨梅为材料,对杨梅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不同品种杨梅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分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对杨梅核仁油脂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和其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建立了普通热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杨梅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普通热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h,料液比为1:10。在此条件下提取,黄酮含量为2.588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提取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10,提取溶剂pH值为3。在最佳条件下提取,黄酮含量为3.023 mg/g。建立了杨梅黄酮柱分离的条件。在比较了5种大孔树脂的静态解吸性能的基础上,选择解吸性能较好的AB-8大孔树脂作为分离杨梅黄酮的材料,并探讨了其最佳分离条件为:径高比为1:10、树脂的动态饱和吸附量为1.889 mg/(mL树脂)、洗脱剂为pH3的60%乙醇溶液、洗脱剂用量为50 mL、洗脱速度为1.0mL/min。按最佳分离条件制备杨梅黄酮提取物,产品得率为1.73%,其总黄酮的含量为74.75%。采用聚酰胺和葡聚糖凝胶LH-20对杨梅黄酮粗提物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可得到B、C两个组分,经TLC和HPLC进行分析,组分B为单一物质,经UV、IR和HPLC-MS鉴定,组分B为杨梅素-3-鼠李糖苷;而组分C为混合物,可能为芦丁和杨梅素。采用HPLC-MS对荸荠种杨梅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莰菲醇葡萄糖苷、杨梅素葡萄糖苷、杨梅素鼠李糖苷、槲皮素鼠李糖苷等黄酮类物质。采用比色法和HPLC比较了了5个品种杨梅果实中总黄酮含量,发现“荸荠”种杨梅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892 mg/g,“水晶1”、“水晶2”、“水晶3”、“粉红”中杨梅中黄酮含量分别为1.093 mg/g、1.163 mg/g、1.287 mg/g和0.983 mg/g。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表明,“荸荠”种杨梅中芦丁和杨梅苷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030 mg/g和1.320 mg/g,而其他品种杨梅中,杨梅苷含量较高,芦丁和杨梅素含量则较低。采用不同体系研究了不同品种杨梅及其黄酮粗提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荸荠种杨梅及其黄酮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其他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杨梅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和其黄酮的含量成正相关。通过响应面法(RSM)建立了超临界CO2萃取杨梅核仁油脂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出萃取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2.20℃,时间为29.68 min,压力为35.03 MPa,在此条件下所提取的油脂得率为62.35%,与理论预测值(63.07%)接近。通过GC/MS分析可知,杨梅核仁油脂中的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二十酸、二十烯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0%,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酸。
其他文献
温度和光照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在蔬菜反季节栽培过程中,温度、光照不足,经常成为阻碍设施栽培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主要环境因子。本试验在借鉴前人研究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来诱导学生步入最佳的思维境地,揭示和理解自然规律,以此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这己成为每位教师所
解析几何是当之无愧的难点和重点,形式多样,计算量大。本期的两篇文章都注重解题时的思维过程,要做得对,更要做得巧。自主招生笔试即将到来,特意选了一篇相关文章,供有需要的同学参
齿轮减速器广泛地使用于冶金矿山、石油电力、工程机械等各行各业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机械传动装置。对减速器工作状态进行健康监测和故障诊断,可以预知减速器的健康状态,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