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文学批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一直未能引起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而九十年代之后的研究成果又多是对其批评特征的概括,没有进一步深入剖析沈从文批评个性的成因。本文以直觉思维为视角,重点探讨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特征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比较沈从文文学批评与茅盾、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异同,客观地把握其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旨在考察沈从文这一直觉感悟批评在当今过分注重科学性、理论操作性的文学批评语境下的借鉴意义。 全文由导论、正文、结语组成。 导论简述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研究历史以及本文研究的旨归。 正文从三部分进行论述: 一、直觉思维与沈从文文学批评 直觉思维是文学批评重要的思维方式,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重直觉感悟的特点。他批评中的直觉思维是决定其批评方法的主要因素,影响并形成他批评情感性、整体性、印象式与审美性等特征。 二、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特征及其成因 (一)情感性批评。具有敏锐艺术直觉的沈从文善于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注重作家的创作心境与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他的审美趣味随着其创作心理与欣赏心态的转变发生相应的变化。沈从文的这一情感性批评方式与他女性化的情感人格以及楚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在批评中,沈从文还十分关注读者的情感体验,注重作品给读者的人生情感教育。 (二)整体性批评。沈从文还将中国文学批评整体性的特点很好地保存在他的文学批评中,他一般是从总体上综合地把握批评对象,多着意于评论的开头对批评对象作整体审美把握与风格的整体勾勒,因而其批评具有整体性特征。沈从文这种整体性批评方式明显打上了中国传统思维的烙印。 (三)印象式批评。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多来自他感悟作品时所获得的感受与印象。他批评的这种直观、印象式特征主要取决于他批评中的直觉思维。同时,沈从文采用了多种描述审美印象的方式。这种审美印象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直观。我们认为,他批评的这一特点与他写评论的接受对象、他的批评观、创作特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