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陆径流与外海潮流交汇的河口海岸水域中存在着复杂的物理过程,影响着河口区的流场和水质特性。我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入海口与潮汐最强的杭州湾毗邻,两股水体交换,大量污染物入海,深刻影响近海海洋环境。研究长江口杭州湾水体交汇与污染物扩散对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水体交汇,建立了大范围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长江口和杭州湾及其交汇区的水流特征,获得了示踪粒子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长江口水体大部分流入外海,部分绕过南汇嘴进入杭州湾到达金山附近。杭州湾北岸水体可扩散到金山下游35km,南岸水体向东扩散最远至舟山海域。根据示踪粒子轨迹分析,获得了长江口与杭州湾两河口水流交汇区范围自金山向东延伸约35km、自北岸向南拓展40km左右。分析了径流变化对长江口及交汇处水动力的影响,径流增大使南支及交汇区水流落潮流速增大,涨潮流速减小,而对北支水流影响甚微。论文以COD为污染因子,建立了与潮流相一致的大范围水质模型,模拟了长江口杭州湾入海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及两河口水质的相互影响,着重研究.了交汇处保守物质浓度的时间变化。数值试验表明,长江口排放点源污染物随潮多次往返迁移最终扩散入海,部分扩散到杭州湾北岸水域,浓度降为原来的5‰。杭州湾北岸排放点源污染物在向上下游扩散的同时由北向南扩散。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排放同浓度污染物,扩散至南汇嘴附近浓度分别降到9‰和1‰,交汇处浓度受长江口和杭州湾的影响之比约为9:1。模拟分析了长江口和杭州湾共同排放污染物时浓度的变化,给出了洪、枯期污染物浓度等值线所包围的面积,浓度低区洪期大于枯期,高浓度区恰好反之,说明径流量大时污染物扩散快,稀释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