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O139和E1 Tor型菌株16s rDNA及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在中国的新疆省柯坪县首次出现了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爆发.该实验用16s rDNA指纹图谱、16s rDNA克隆子质粒图谱、16s rDNA及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分析法对来自新疆的O139群霍乱弧菌(XJ93006)、El Tor型霍乱弧菌(XJ89079)及印度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国际标准株MO45)进行研究,分析三者之间的遗传关系,探讨中国新疆省O139霍乱弧菌的来源,为霍乱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结论1.PCR掺入法制备16s rDNA及VC0309探针,方法简便,探针产量高,无需提纯,可直接用于杂交.2.应用16s rDNA指纹图谱的方法比较菌株之间的差异,重复性好,分辨力高.三株霍乱弧菌的指纹图谱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说明O139菌与El Tor菌有紧密的遗传关系.但是三者之间又存在差异,提示遗传和环境因素在O139霍乱弧菌的演化中都有可能起到一定作用.3.该研究以多拷贝基因的上游序列为探针可以锁定出某一拷贝的位置,从而把这一拷贝克隆出来,进行专门分析,这种方法避免了多拷贝之间互相影响的问题.三株霍乱弧菌阳性克隆子pN16s23s45、pN16s23s79、pN16s23s06的质粒图谱在所选中的酶切位点上未见明显差异,表明所选的外源片段在三株霍乱弧菌中是相当保守的,三株霍乱弧菌具有紧密的遗传关系.通过测序比较三者序列上的差异可以更精细的分析三者之间的遗传关系.4.该研究以含有第三个拷贝16s rDNA、16s~23s rDNA间隔区的阳性克隆pN16s23s45、pN16s23s79、pN16s23s06作为模板可以单一的扩增出第三个拷贝16s rDNA及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这种方法增强了三者的可比性,便于结果的分析.5.三株霍乱弧菌16s rDNA基因和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XJ93006株与MO45株的亲缘关系近于XJ93006株与XJ89079株.提示中国新疆的XJ93006菌株与国外的MO45菌株具有更紧密的遗传关系.6.霍乱弧菌的演变与菌株之间的基因传递及环境因素都可能存在关系,深刻探讨O139霍乱弧菌的来源可以揭示霍乱弧菌乃至整个细菌界的遗传变异规律,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过度运动或超负荷体力劳动时心肌需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心脏发生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其病理生理过程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类似。缺血预适应时释放大量内源性活性物
该研究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潍坊市抽取了2家综合医院和3家妇幼保健院,随机调查了513例产褥期妇女.①利用WHO统一设计的调查表中的45个健康测评条目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目的:目前随着医疗水平及医疗条件不断提高,临床上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逐年降低,但一旦发生后,病死率相当高,达到50-60%,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众多临床研究投入
背景:为了实现"两个转变",1995年国家计生委在东部地区启动了优质服务试点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如何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