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覆盖全身的影像检查方法来确定肿瘤的TNM分期,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可以一次覆盖全身的检查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目前临床常用的全身性影像检查手段包括CT、SPECT、MRI、PET-CT检查等。CT、SPECT对人体的放射剂量太大,不适宜用于短期内检测、复查手段。PET-CT是近年来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全身检查方法,但其价格昂贵,不能被大多数患者接受。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适于进行肿瘤显像,但由于检查时间过长及使用线圈的限制,全身MRI检查需多次扫描才能完成。近几年,随着MRI软件及硬件的发展,快速成像序列及并行采集技术等的引进,使MRI单次全身扫描成为可能。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多采用STIR- DWI- EPI序列,根据组织内部水分子弥散运动的改变判断其内组织结构的变化。由于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全身转移部位是淋巴结、肝脏及骨骼,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淋巴结、肝脏及骨骼转移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ADC值在鉴别转移病灶与非转移病灶方面的应用价值。内容:以我院2009-05~2009-12期间收集的58例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康志愿者26例,恶性肿瘤患者3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有病理结果)。32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通过病理活检证实部分淋巴结、肝转移;本组病人全都做过PET-CT检查;32例恶性肿瘤患者全部在我院进行放化疗,多次进行CT、MRI检查(时间间隔最长为一个月)观察病变大小是否有变化。临床通过综合分析以上方法确定确切的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骨转移。把临床确诊的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及骨骼转移病灶与WB-DWI发现的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及骨骼转移病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GE HD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利用体线圈进行扫描,信号采集使用磁体内置BODY线圈,应用STIR-DWI-EPI序列,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扫描范围是自头扫到膝关节附近,分四段进行扫描,每段之间有三个层面的重叠,平卧、足先进,激光标志线定位于眉间。然后把原始图像在工作站上(AW4.3)进行后处理,使用Add/Sub软件对4段原始图像进行段与段之间的无缝叠加,然后利用3D-MIP重建及黑白反转技术,三维的显示病变,结合横断面原始图像,利用Functool软件对可疑病变进行定位并测量ADC值,根据信号特点及ADC值确定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及骨骼转移的部位及数目。观察26例健康志愿者WB-DWI上正常淋巴结的显示情况并测量ADC值,并测量一定数目的正常骨骼及肌肝组织的ADC值。观察32例恶性肿瘤患者WB-DWI上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骨转移的显示情况,并测量转移病灶的ADC值。然后把WB-DWI上显示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骨转移与临床确诊的实际淋巴结转移、骨骼转移及肝转移进行对比分析,得出WB-DWI诊断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及骨骼转移的真阳性数、假阳性数、假阴性数及准确率。我们把淋巴结转移部位分为颈部、两侧腋窝、锁骨上下区、纵膈、肺门、腹腔、腹膜后、盆腔(包括腹股沟区)八个区域,在根据淋巴结短径的大小分为(短径:≤1.0cm、1.0<~<1.5cm、1.5≤~<2.0cm、≥2.0cm)四组。分别计算淋巴结转移在不同短径组、不同部位的准确率。把骨骼系统分为颅骨、肋骨、胸锁骨、脊柱、骨盆、四肢骨六个区域,计算骨骼转移在各个区域的真阳性数、假阳性数、假阴性数及准确率。最后把淋巴结转移、肝转移、骨转移与正常淋巴结、肝实质、骨的ADC值进行比较,并把不同部位、不同短径组的转移淋巴结与正常淋巴结、不同区域的骨转移与正常骨组织的ADC值进行比较。应用SAS 9.13统计软件采用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单因素K水平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背景抑制的WB-DWI经MIP重建及黑白反转技术,病变周围组织信号被抑制,转移病灶均清晰显示。WB-DWI发现淋巴结、肝脏及骨骼转移病灶的能力能够满足临床的要求,淋巴结转移、肝转移、骨转移的准确率分别为94.4%、90.5%、85.6%。WB-DWI诊断短径大于或等于1.5cm转移淋巴结的准确率为100%,诊断短径小于或等于1.0cm的转移淋巴结中腹膜后区域的准确率最低(50%),诊断短径大于1.0cm且小于1.5cm的转移淋巴结中盆腔区域的准确率最低(33.3%)。WB-DWI诊断六个区域的骨转移中,诊断四肢骨转移的准确率最低(66.7%)。WB-DWI在b=800s/mm2的图像中,淋巴结转移、肝转移、骨转移与正常淋巴结、肝实质、骨间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短径组间转移淋巴结的ADC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显示恶性肿瘤淋巴结、肝脏、骨骼转移病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准确率都非常高,能够满足临床的要求,为临床确定肿瘤的TNM分期提供新的影像检查手段。尤其诊断全身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ADC值作为一个定量数值,能够为转移病灶的确定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