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是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个体条件差异以及生态地理条件差异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老年贫困问题不仅仅关乎经济,更关乎政治。我国发生老年贫困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而农村的老年贫困发生的区域又主要在西部地区,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是中国自然环境中最为恶劣、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同时我国专家学者就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理论远落后于实践。因此,找出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的因素,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是探索出缓解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有关老年人贫困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老年贫困的基本理论,从老年贫困的内涵、界定入手,通过对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老年贫困问题研究》中获取的关于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状况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probit回归分析,以是否贫困作为因变量,将可能对老年贫困产生影响的因素如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和子女数等20个变量纳入充分考虑的范围内,分别建立整体模型、与子女同住模型和不与子女同住模型,并甄别出老年贫困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年龄、个人工作收入、政府救济金、财产性收入、低保和子女生活费这五个变量在三个模型均显著,意味着经济对于老年贫困的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二、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健康程度、自理能力和是否有养老保险是影响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贫困的特性因素。子女数、性别、婚姻状况是影响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贫困的特性因素。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农村老年贫困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