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汽车产品出口在中国出口产品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针对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可以为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出台提供有力的依据,为汽车生产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制定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本文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为基础,在对中国汽车企业深入分析,系统研究的前提下,着重考察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异质企业与出口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地归纳,结合当前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向对文献进行评述。然后,本文在吸收并借鉴国内外经典文献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解释企业生产率对其出口市场选择的影响;从理论模型出发,结合现有的研究方法,确定实证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为了确保实证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本文揭示了实证结果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总结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程和出口现状。
本文使用2003-2007年间中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潜在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明显要高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高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出口可能性,进入出口市场后,两种企业生产率增长没有明显的差异。另外,本文还通过Probit模型检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发现人民币升值将会影响企业的出口决策,降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可能性。
为了进一步考察生产率与出口目的地之间的关系,本文重点研究了出口至发达国家和出口至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探寻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发现生产率水平最高的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较高的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较低的企业只在国内经营。通过对企业生产率增长速度的比较分析,本文发现出口至发达国家的企业生产率增长速度与非出口企业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出口至发展中国家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却要明显高于非出口企业。
另外,在研究异质企业与出口行为的关系过程中,本文发现合资企业出口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企业所有权结构是决定企业出口目的地的重要因素,其中,日本和欧洲的跨国公司更可能将中国视为出口平台。因此,在Helpman(2004)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不同形式的外资补贴政策的福利效应,发现在一般情形下,可变成本形式的外资补贴更有效,但当东道国被视为跨国公司的出口平台时,可变成本形式的外资补贴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
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深度分析,本文提出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政府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适度减少出口扶植政策,实施差别外资补贴的优惠政策;企业一定要量力而行,按部就班的实施国际化战略等建议。本文最后概括了研究的主要结论,指出了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