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堕距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1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近8亿农民。党和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政策的制定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土地改革方案的实施,从改革开放时期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到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特别是自从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在居民收入、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等等许多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改进,农村面貌发生着巨变。然而,对于农村的非物质文化方面而言,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物质文化发展的速度不相匹配,农民的精神方面不能适应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甚至出现了文化失调问题。于是本文采用了文化堕距理论来分析和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文化又始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文化整体变迁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各个部分变迁的速度并不一致。物质文化变迁的快速性、先发性往往会引起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相继发生变迁。这种变迁速度的差异将会导致文化堕距,即旧的文化会出现在新的物质条件中,进而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失调。所以,非物质文化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就成为文化堕距产生的理论原因。同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政策实施的经济偏好、农民文化素质的普遍偏低、农村基础教育的相对落后等一系列现实因素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堕距问题出现的诱因,进而加剧了文化堕距问题。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变迁。由于变迁过程的不平衡,使得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出现断裂。这种断裂的不断拉大给社会主义农村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只有在这种断裂中寻找资源,探求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相对接的因素,把文化堕距缩小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注重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制度创新,协调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发展;提高农民素质,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中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精神的保障。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义,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
其他文献
<正>每15分钟,就有一头非洲象被猎杀。因为人类对象牙的觊觎,每年大约有3万到4万头非洲象失去生命。上世纪80年代,非洲大陆上还有大约120万头大象。30年后的今天,数量已急剧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肝气郁结型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病程为3~6个月
<正>《鸿门宴》是我国古代叙事散文中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人物描写栩栩如生,个性鲜明。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对各国汽车的排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使得我国传统汽车出口进一步下滑,国际汽车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形势要求
概述了积尘对光伏电站发电功率的影响,提出积尘通过影响辐照度、温度来影响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最大功率(包含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并分析了降尘量、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频率
纳米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无机材料,具有广泛的用途。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性能以及表面改性技术进展,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选录的一首诗歌。它以含蓄蕴藉的语言表达了忧伤唯美的情感。本文以朗读法切入本课,要点鲜明、逐层递进地解读并分析了
研究了醋酸溶液调质对石灰石在O2/CO2气氛下煅烧/硫化特性的影响,并结合氮吸附法、压汞法和XRD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原石灰石相比,调质石灰石在煅烧/硫化过程中表现出
DNA等带电生物大分子通过各种生物膜上的纳米微孔的迁移是生命现象中的关键运动步骤之一,对这种迁移过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生命运动的分子机理,在快速DNA测序、基因治疗和
“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是将当下中国现代性与世俗生命最紧密、最广泛联系的文学思潮。在“乡下人进城”小说中,进城的乡下人和城里人并非服膺于同质的现代性概念。在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