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滨水环境的恶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滨水区的更新与再开发正在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发展至今,滨水空间逐渐由生产型向生活型、服务型功能回归,成为了城市开发利用的热点地区。然而如何根据不同的滨水开发利用模式提出相关的设计策略并确立科学的滨水公共空间评价标准一直是学术界争执未定的焦点。 本文以南京老城作为研究的空间范围,立足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的中观和微观视角,通过建立老城范围内主要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资料数据库,了解南京老城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从中探寻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针对滨水公共性开发利用与私有化开发利用这两种较为典型的开发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两种模式对滨水公共空间品质所产生的影响,进而探寻滨水空间开发利用的合理模式和设计策略,最后提出一套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开发利用的评价标准,以期为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决策提供相对客观而全面的参照体系。 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城市起源与水的关系,并回顾了世界范围内滨水空间开发利用的历程以及经典的滨水开发实践案例。 第二章梳理了南京城市发展与河道水系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对老城及其周边主要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现状做了总体的定量分析与研究,建立了论文三、四章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 第三、四两章以南京老城为研究范围,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性开发利用和私有化开发利用案例(各两个),从空间形态、人的行为等角度对其开发模式与特点进行重点研究。 第五章综合第三、四章的所有研究成果,分别针对滨水公共性开发利用和私有化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的设计策略,最后总结出一套城市滨水空间开发利用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