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80年代相比,现今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原自身也几经沉浮,遭受了不同的境遇。这些变化使得他的近作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面貌,开始对“形而下”的现实题材报以关注。但是,无论写作题材怎样变化,马原始终坚持着虚构立场,并且一辈子只着迷两个方向:形而上和诗意。本文将直面马原的近作本身,从文本出发,探寻其身逢变故之后寻找到的形而上和诗意。
绪论部分力图通过对文学史和相关研究资料的梳理还原马原作为先锋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形象建构过程,然后经由马原复出后的作品及众家评议找到他前期与后期创作的联系和转变,指出其在叙事内容和策略变化之外,一以贯之的创作追求——关注不变的“形而上”。
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指出马原着眼于形而上的价值取向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
按照时间顺序,首先是马原在大病后发生的一系列转变,包括在生活、思想以及创作上的表现。《牛鬼蛇神》可以看作是融入了马原所有生命状态的总结之书,主人公大元往来于神界和鬼界之间,和李德胜一起,经历了种种神秘体验。《纠缠》和《荒唐》虽然是现实主义的题材,但马原毕竟是一个“技术至上”者,力图用他打破传统现实主义的叙述手法传达形而上的主旨。
然后立足于马原定居南糯山后写成的作品(《湾格花园》三部曲和《姑娘寨》),发掘隐藏在相互混淆的真实与虚构背后的意义。马原借对奇异之境“湾格花原”和与祖先相通的姑娘寨等抽象世界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的价值立场和态度——在自然和未知面前,人必须保持敬畏。
第三章着重探讨马原一直坚持的“形而上”和诗意观念的来源。马原之所以在不断变化的人和事中,寻找着不变的形而上的东西,一方面是因为他从写作伊始就是排斥历史理性主义的,相对于描摹现实真实的宏伟叙事,他更专注于内心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他和现实世界是有距离的,对现实怀有某种逃避感。然而,马原远离了城市,远离了人群,却无法彻底远离世俗社会的纷扰侵袭。
绪论部分力图通过对文学史和相关研究资料的梳理还原马原作为先锋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形象建构过程,然后经由马原复出后的作品及众家评议找到他前期与后期创作的联系和转变,指出其在叙事内容和策略变化之外,一以贯之的创作追求——关注不变的“形而上”。
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指出马原着眼于形而上的价值取向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
按照时间顺序,首先是马原在大病后发生的一系列转变,包括在生活、思想以及创作上的表现。《牛鬼蛇神》可以看作是融入了马原所有生命状态的总结之书,主人公大元往来于神界和鬼界之间,和李德胜一起,经历了种种神秘体验。《纠缠》和《荒唐》虽然是现实主义的题材,但马原毕竟是一个“技术至上”者,力图用他打破传统现实主义的叙述手法传达形而上的主旨。
然后立足于马原定居南糯山后写成的作品(《湾格花园》三部曲和《姑娘寨》),发掘隐藏在相互混淆的真实与虚构背后的意义。马原借对奇异之境“湾格花原”和与祖先相通的姑娘寨等抽象世界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的价值立场和态度——在自然和未知面前,人必须保持敬畏。
第三章着重探讨马原一直坚持的“形而上”和诗意观念的来源。马原之所以在不断变化的人和事中,寻找着不变的形而上的东西,一方面是因为他从写作伊始就是排斥历史理性主义的,相对于描摹现实真实的宏伟叙事,他更专注于内心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他和现实世界是有距离的,对现实怀有某种逃避感。然而,马原远离了城市,远离了人群,却无法彻底远离世俗社会的纷扰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