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回顾性分析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查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湿热下注型混合痔住院患者病志资料,将接受单纯穴位贴敷治疗的患者纳入贴敷组;将接受单纯耳穴压豆治疗的患者纳入耳穴组;将接受穴位贴敷及耳穴压豆联合治疗的患者纳入联合组。通过查阅电子病志填写观察表,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在院期间病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防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查阅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湿热下注型混合痔住院患者病志资料,将接受单纯穴位贴敷治疗的患者纳入贴敷组;将接受单纯耳穴压豆治疗的患者纳入耳穴组;将接受穴位贴敷及耳穴压豆联合治疗的患者纳入联合组。通过查阅电子病志填写观察表,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在院期间病情信息。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排便及术后第3、5、7天粪便性状Bristol分级评分、排便疼痛程度VRS-4评分,术后第1、7天便秘相关症状评分,术后第3、5、7天创面水肿程度评分,便秘发生率,灌肠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并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纳入患者94例,贴敷组33例,耳穴组26例,联合组35例。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痔核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2.三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明显。3.三组术后第3、5、7天Bristol分级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联合组与耳穴组比较P<0.05,术后第5、7天联合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明显。4.贴敷组便秘发生率为39.4%,耳穴组便秘发生率为57.7%,联合组便秘发生率为25.7%。联合组与耳穴组便秘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贴敷组灌肠发生率为27.3%,耳穴组灌肠发生率为34.6%,联合组灌肠发生率为8.6%。联合组与其余两组灌肠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术后第1天便秘相关症状评分比较包括便意次数减少、有便意而难以排出、肛门阻塞坠胀、腹部胀满、腹部痉挛性疼痛、腹部下坠感及总分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7天联合组与耳穴组各项积分比较均P<0.05;联合组与贴敷组除肛门阻塞坠胀、腹部痉挛性疼痛P>0.05无明显差异,其余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7天各项积分各组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三组术后第5、7天VRS-4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明显。8.三组术后第7天水肿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耳穴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9.三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明显。10.联合组治疗便秘相关症状有效率为97.14%,贴敷组治疗便秘相关症状有效率为90.91%,耳穴组治疗便秘相关症状有效率为84.62%。三组便秘相关症状疗效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明显。结论:1.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预防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便秘效果优于单纯穴位贴敷及单纯耳穴压豆。2.联合治疗、单纯穴位贴敷、单纯耳穴压豆均能改善便意次数减少、有便意而难以排出、肛门阻塞坠胀、腹部胀满、腹部痉挛性疼痛、腹部下坠感。3.联合治疗改善便意次数减少、有便意而难以排出、肛门阻塞坠胀、腹部胀满、腹部痉挛性疼痛、腹部下坠感效果优于单纯耳穴压豆。4.联合治疗改善便意次数减少、有便意而难以排出、腹部胀满、腹部下坠感效果优于单纯穴位贴敷。5.联合治疗促进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单纯穴位贴敷及单纯耳穴压豆,三种治疗方法皆无不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通过运用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在中医证候、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上的相关性,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构建动脉粥样硬化Apo E-/-小鼠脾气虚病证结合模型,揭示健脾通脉方通过缓解AS小鼠行为表现、血清脂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起到早期防治AS的作用,为临床早期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VEGF、Notch1、NICD、Hes1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只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40只造模组。假手术组大鼠采用钝性分离造成颈部肌肉的损伤并缝合。造模组大鼠采用改良的线栓法进行造模。在模型制备成功后,参照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神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心肾理论”为基础治疗心功能Ⅱ级或者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证属气虚血瘀型,通过比较与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来验证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阐明心肾同调治疗慢性心衰的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为临床上治疗慢性心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材料与方法:材料:本试验的研究对象均来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楼专家门诊37诊室的患者,就诊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试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明确定心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资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六楼专家门诊37号诊室就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近20年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中基于“活血通络法”探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组方规律,从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等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用药参考。资料与方法:检索近20年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中记载基于“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剂,将收集到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
目的:对近10年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药组方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理论体系提供有利的临床诊疗依据,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材料与方法:采用关键词检索方式,检索近10年发表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医学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录的有关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类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收集到的药物相关重要信息录入Mic
目的:笔者通过在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收集从2001年1月31日至2021年1月31日关于中药处方或针刺选穴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PFP)选穴情况的文献,运用Excel、SPSS 25.0等软件对文献中的中药处方或针刺选穴等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探析,并通过此方法来总结在此20年期间文献中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中医用药及针刺选穴的规律,从而为中医药临床工作者治疗本病提供较为科学的依
目的:通过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模型大鼠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与CIRI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组(n=16)、假手术组(n=16)、造模组(n=88,其中包括提前注射抑制剂3-MA大鼠44只,普通大鼠44只),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对造模组大鼠进行模型
目的:观察添加了富碘中药海藻、昆布的加味逍遥散加减与未添加富碘中药海藻、昆布的加味逍遥散加减对肝郁脾虚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甲功五项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评价两组中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证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一共76人,随机将患者分为富碘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人。除了必要的生活干预外,富碘试验组选用逍遥散加减加海藻、昆布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逍遥散颗粒加减(
目的:系统梳理运动针法在治疗颈腰痛类疾病的应用,了解运动针法在治疗颈腰痛方面的研究进展,整理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采用Cohrane系统评价标准对其疗效、镇痛效果、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临床实践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全面检索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