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小肠黏膜下层(SIS)作为骨支架材料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研究小肠黏膜下层和β-磷酸三钙复合物(SIS/β-TCP)及小肠黏膜下层(SIS)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评估SIS作为骨支架材料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小肠黏膜下层/β-磷酸三钙复合材料(SIS/β-TCP)组、β-磷酸三钙(β-TCP)组、小肠黏膜下层(SIS)组和空白组四组,于桡骨骨干中段做20mm长的骨缺损,每组的骨缺损处分别植入SIS/β-TCP、β-TCP、SIS、空白(不加任何添加物)。分别在术后3、6、12、18周取材,并予X线摄片、组织学、新骨成骨面积定量分析和力学测试观察。结果大体观察、X线检查和组织学显示SIS/β-TCP组和β-TCP组均表现良好的成骨,材料逐渐吸收并由新生骨替代。SIS/β-TCP组比单纯β-TCP组早期骨痂形成量多,而且后期塑性也更为完全。SIS组仅在两端骨断端和缺损区尺骨边缘有少量的成骨,材料逐渐吸收变软。空白组在骨缺损区无明显成骨。新骨成骨面积定量分析显示SIS/B-TCP组3周、6周、12周的成骨面积比单纯β-TCP组要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在18周时两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力学测试显示在6、12、18周时间段,SIS/β-TCP组的三点折弯强度比β-TCP组的要大,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IS/β-TCP复合支架材料用于修复大段骨缺损时,比单纯的β-TCP成骨更为优良,是良好的骨支架材料。而单纯的SIS成骨较差,不适用于大段骨缺损。
其他文献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紧密相关,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发展必将产生对国家审计职业化的需要,国家审计职业化又将促进国家审计的发展并推进国家善治。目前,虽然我国的审计职业化
目的:评价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与正常颈椎标本以及传统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进行比较。 材料和方法:收集6具成人新鲜尸体颈椎骨韧带
严重创伤引起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ies,SCI)后导致排尿排便功能障碍,在现今脊髓再生研究尚未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成为了困扰骨科医生的一个医学难题。神经源性膀胱功
【目的】通过分析NaCl胁迫下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ACCC32524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研究差异表达基因及次级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初步探索响应NaCl胁迫的分子机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营销渠道是指产品或服务转移所经过的路径,由参与产品或服务转移活动以使产品或服务便于使用或消费的所有组织构成。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银行保险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宏观背景下,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工具复合、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交互渗透、银行资本与保险资本相互融合的产物。发展银行保险,不仅能够体
目的观察双相正压无创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衰及心衰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间断规律通气组)和对照组(单次通气组),观察治疗前、后动
随着交通需求的快速变化,有大量被动交通数据产生;相比传统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被动数据具有大量、连续、准确等特点,利用被动数据补充和完善传统的交通调查为大数据环境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