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诒让文字学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诒让作为清末最后一位朴学大师,在经学、诸子学、文献学、训诂学、校勘学、文字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学前承清代主流学术乾嘉学派之遗风,后启现代学术之先河。因此,全面系统地考察、总结孙诒让的学术成就,对于梳理十九世纪后半叶和二十世纪的学术史,探究现代学术发展的走向、乃至对今天的学术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其主要著作问世近百年来,却很少有人作过全面的研究,即使是某一领域的,也几乎没有专门的全方位的研究。这对于学术研究是极为不利的。 本文即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对孙诒让文字学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研究。本研究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方法论”,讨论孙诒让考释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时所使用的方法。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分为据形考释、据音考释、据义考释。具体地说,据形考释又分为“形体分析”与“历史比较”两法。形体分析法中具体讨论了“偏旁分析”“形符通用通作”等问题。历史比较法中具体讨论了“甲骨文与《说文》的比较”、“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甲骨文与其他古文字的比较”。据音考释又分为“利用文字的谐声关系考释甲金文”、“利用古音知识考释甲金文”。据义考释分为“据上下文语义释字”、“据古代文献释字”“据文例句式释字”等几个小节。 第二部分是“规律论”,讨论孙诒让关于文字学理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论述。分为“汉字起源论”、“汉字演变论”、“象形字发展三阶段论”“汉字结构论——转注论”等几个小节。汉字起源论中讨论了孙诒让关于“文字起源于契刻”、“文字起源于图画”的两个重要论断。“汉字演变论”分析了孙诒让的“文字发展观”、“繁简论”“省变说”等学术观点。“汉字发展三阶段论”分析了该学说的内容、并对该学说进行了评价。“转注论”辩证地分析了这一学说的得与失。 第三部分是“字论”,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小节。总论部分宏观地讨论了孙诒让考释甲骨文金文的总体情况,分为金文考释和甲骨文考释两个小的部分。认为金文的考释历来评价较高,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甲骨文考释的评价,经历了由否定为主到肯定为主的转变过程。客观地讲,孙诒让甲骨文考释的水平也是不低的。分论部分讨论、考释了10个孙诒让在他的著作中曾经考论过的相关字,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文章的“引言”、“结语”部分简要地分析了孙诒让文字学研究的背景及其相关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以长大铁路隧道为对象,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了控制隧道围岩的过大变形及加快隧道施工进度,其仰拱及其铺底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组合结
缺乏安全性被认为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而逐渐成熟、完善的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简称PKI)体系将成为重要的Internet网络安全解决方案。PKI
贝克休斯公司将创新视为公司的发展源泉,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保持稳定、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采取选择性领先的技术战略和以自主研发为主、兼并收购为辅的技术策略,使其特色技
<正>大豆的不良味道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豆腥味,另一种是苦涩味。前者主要来自大豆内脂肪氧化酶氧化脂肪所产生的各种挥发性的醇、醛、酮等。后者由磷脂氧化物及大豆蛋白分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和目的的一项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针对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人性的缺失
红曲色素是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天然色素,近年来随着红曲色素研究的深入,水溶性红曲色素和红曲黄色素的优势日益凸显,所以对水溶性黄色素的开发研究具有重
调查结果表明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与一般课例相比,优秀课例的课堂提问呈现以下特点:高水平问题所占比例较大;对高水平问题的候答时间较长;对低水平问题的提问方式更加多样化;更
介绍了实验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该系统用于大学物理实验或其他类似实验教学中,能够起到排除主观因素影响,快捷、准确地给出实验成绩,指出实验错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实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定的社会实践系统,始终是在与环境的不断交流中存在和发展的,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动活动的“大舞台”,是引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结果
<正> 随着平屋面建筑日益普及,解决平屋面防水的维修问题已成为各国所面临的一项共同课题。近年来,经过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摸索,基本创出了一套适应各种材料与构造的防水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