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诒让作为清末最后一位朴学大师,在经学、诸子学、文献学、训诂学、校勘学、文字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学前承清代主流学术乾嘉学派之遗风,后启现代学术之先河。因此,全面系统地考察、总结孙诒让的学术成就,对于梳理十九世纪后半叶和二十世纪的学术史,探究现代学术发展的走向、乃至对今天的学术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其主要著作问世近百年来,却很少有人作过全面的研究,即使是某一领域的,也几乎没有专门的全方位的研究。这对于学术研究是极为不利的。 本文即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对孙诒让文字学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研究。本研究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方法论”,讨论孙诒让考释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时所使用的方法。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分为据形考释、据音考释、据义考释。具体地说,据形考释又分为“形体分析”与“历史比较”两法。形体分析法中具体讨论了“偏旁分析”“形符通用通作”等问题。历史比较法中具体讨论了“甲骨文与《说文》的比较”、“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甲骨文与其他古文字的比较”。据音考释又分为“利用文字的谐声关系考释甲金文”、“利用古音知识考释甲金文”。据义考释分为“据上下文语义释字”、“据古代文献释字”“据文例句式释字”等几个小节。 第二部分是“规律论”,讨论孙诒让关于文字学理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论述。分为“汉字起源论”、“汉字演变论”、“象形字发展三阶段论”“汉字结构论——转注论”等几个小节。汉字起源论中讨论了孙诒让关于“文字起源于契刻”、“文字起源于图画”的两个重要论断。“汉字演变论”分析了孙诒让的“文字发展观”、“繁简论”“省变说”等学术观点。“汉字发展三阶段论”分析了该学说的内容、并对该学说进行了评价。“转注论”辩证地分析了这一学说的得与失。 第三部分是“字论”,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小节。总论部分宏观地讨论了孙诒让考释甲骨文金文的总体情况,分为金文考释和甲骨文考释两个小的部分。认为金文的考释历来评价较高,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甲骨文考释的评价,经历了由否定为主到肯定为主的转变过程。客观地讲,孙诒让甲骨文考释的水平也是不低的。分论部分讨论、考释了10个孙诒让在他的著作中曾经考论过的相关字,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文章的“引言”、“结语”部分简要地分析了孙诒让文字学研究的背景及其相关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