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甲烷烃(Non-methane Hydrocarbons,NMHCs)在大气中的含量极微,一般为μL/m3或更低。虽然含量极微,却在大气化学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一些区域或全球性气候环境问题有重要影响。目前,对空气中非甲烷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浓度分布特征上,并利用浓度特征研究其来源。由于非甲烷烃在空气中易发生光化学反应,利用浓度特征研究来源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由于其在源解析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已经在地球化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环境科学中,主要用于研究大气中颗粒物和气溶胶中有机物的来源,但国内此类报道还较少,尤其在环境空气中非甲烷烃的研究上。本研究利用Tenax吸附管采样,热解析-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仪( Thermal Desorption - Gas Chromatography -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TD-GC-IR-MS)测定了兰州市和太原市环境空气和污染源中非甲烷烃的碳同位素值(δ13C),对其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利用同位素组成初步研究了空气中NMHCs的来源。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污染源中NMHCs的同位素值有较大的差异,燃煤烟气(-24.0‰)>汽车尾气(-27.5‰)>柴油挥发份(-30.1‰)和汽油挥发份(-30.2‰)。各污染源中NMHCs的同位素值分布范围有差异:①燃煤烟气的δ13C值分布范围为-26.0‰~-21.7‰;②汽车尾气的δ13C值分布范围为-32.0‰~-23.8‰;③柴油挥发份、汽油挥发份的δ13C值分布范围相近,分别为-32.0‰~-27.1‰和-31.9‰~-26.6‰。另外,污染源中烯烃的δ13C值大于烷烃。2兰州市和太原市环境空气中的NMHCs,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其δ13C有增大的趋势,且冬季的δ13C值大于夏季。另外,空气中NMHCs的组成在不同功能区不同季节,有所不同。居民区和交通枢纽区:夏季检测出浓度较高的烯烃,主要为1-丁烯,而冬季只检测出少量的烯烃,主要为2-甲基-1-丁烯。工业区:兰州市和太原市在化合物组成上不相同,兰州市夏冬两季化合物组成比较接近,均未检测出烯烃,而太原市夏季检测出含量较高的烯烃,冬季未检测到烯烃。3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对兰州市和太原市大气中NMHCs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区空气中的NMHCs,兰州市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汽油和柴油挥发;太原市,夏季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汽油和柴油挥发;冬季,C4、C5的烷烃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污染,C6、C7的烷烃的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交通枢纽区空气中的NMHCs,兰州市和太原市均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汽油和柴油挥发。工业区空气中的NMHCs,兰州市,夏季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汽油和柴油挥发,冬季异戊烷、正戊烷、2,2-二甲基丁烷主要来源于燃煤排放,正己烷、正庚烷、苯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太原市,夏季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汽油挥发、柴油挥发,冬季,石油类污染源对正丁烷、正戊烷的贡献较大,燃煤排放对2,2-二甲基丁烷、正己烷、苯的贡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