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的临床研究,观察结肠透析治疗CRF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CRF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治疗CRF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将符合CRF诊断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治疗组(A组)60例、结肠透析组(B组)60例、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组(C组)60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结肠透析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三组均以四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血尿酸(uricacid,UA)、血红蛋白(haemoglobin,Hgb)的实验指标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证候积分等参数的变化。
结果:
1.疾病疗效:A组60例,显效6例(10.0%),有效13例(21.7%),稳定29例(48.3%),无效12例(20.0%),总有效19例,总有效率31.67%;B组60例,显效14例(23.3%),有效20例(33.3%),稳定19例(31.7%),无效7例(11.7%),总有效34例,总有效率56.67%;C组60例,显效16例(26.7%),有效23例(38.3%),稳定16例(26.7%),无效5例(8.3%),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65.00%。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总有效率优于结肠透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明显高于常规西医治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CRF疗效显著。
2.证候积分值变化:三组治疗后积分较自身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三组组间积分比较,B组、C组的积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疗效:A组60例,显效9例(15.0%),有效17例(28.3%),无效34例(56.7%),总有效26例,总有效率43.33%;B组60例,显效15例(25.0%),有效21例(35.0%),无效24例(40.0%),总有效36例,总有效率60.00%;C组60例,显效t4例(23.3%),有效26例(43.3%),无效20例(33.3%),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66.67%。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但结肠透析、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明显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透析、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结肠透析、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相似。
3.单项症状疗效变化:三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B组、C组治疗后患者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消化道症状及倦怠乏力、肢体困重症状有明显改善,A组治疗后患者的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但三组均对头晕、腰膝酸软的症状改善不明显,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治疗后与A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C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结肠透析在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及消除水肿方面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4.肾功能指标变化: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肌酐(Scr)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B、C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A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疗效优于B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变化不明显,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者明显优于A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C组疗效最明显,C组疗效优于B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其疗效优于结肠透析。
5.血红蛋白值变化: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红蛋白(Hgb)有明显上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均能升高血红蛋白。
结论:
1.结肠透析具有明显的改善CRF患者的肾功能(降低Scr、BUN、UA),改善肾性贫血(提高Hgb),延缓CRF进展的作用。
2.结肠透析具有改善早中期CRF患者病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症状的作用。
3.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起到了排毒,活血化瘀,改善肾功能的疗效,作用优于结肠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