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小学教师是完成小学教育任务、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系列相关研究表明,小学教师队伍职业倦怠状况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也会制约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小学教师队伍中,男女教师性别结构比例失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故该研究从男女教师性别差异的角度,调查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了解不同性别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特点,分析导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研究在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构成维度、主要特征进行梳理和确定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访谈的方法,对Q市4所小学的54名男教师和148名女教师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采用MBI教师职业倦怠量表,教师职业倦怠成因问卷,并附加访谈,将问卷结果输入SPSS22.0以及Excel进行进一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女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高于男教师,男教师在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女教师。结合问卷和访谈的结果进行成因分析,造成男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共同成因有: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期望不匹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学校管理的僵化以及学生问题的困扰;造成男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来自于社会对小学男教师的刻板印象以及男教师对自身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低;造成女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在于职位上升过程中存在玻璃天花板效应以及自身事业和家庭间存在角色冲突。基于上述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缓解策略:首先提高教师地位、减轻教师负担是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基础;其次对于小学男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对教育工作的认同;而对于女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给予她们更多的关爱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