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2>、TiO<,2>/La<,2>O<,3>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质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_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通过溶胶-凝胶过程,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Mn=900000)和钛酸正丁酯为前驱物,制备了PVP/钛酸正丁酯纳米纤维,通过控温缓慢氧化分解,在500℃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TiO2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拉曼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在紫外灯下使用样品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在处理温度达到500℃的时候,有机物分子完全除去,形成TiO2锐钛矿结构;温度达到600℃时晶型开始向金红石结构转化。光催化结果表明样品最佳的处理温度为500℃,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样品的锐钛矿组成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当处理温度上升到600℃和700℃的时候,催化效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晶型的转变和比表面积的下降引起的;而且经多次回收的样品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催化效果。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Mn=900000)、钛酸正丁酯和六水硝酸鑭La(NO3)3·6H2O为前驱物,制备了PVP/钛酸正丁酯/硝酸鑭纳米纤维,通过控温缓慢氧化分解,在500℃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TiO2/La2O3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P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灯下使用样品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在500℃时二氧化钛为无定型,当温度逐渐上升到700℃时,样品开始形成锐钛矿结构,并且晶型逐渐趋于完善;当温度上升到800℃时,样品开始向金红石结构转化,对比纯TiO2,掺扎鑭后的样品,颗粒的大小要明显小于前者,并且结晶的温度和相转化温度都有明显提高,说明表明鑭的掺入极大的抑制了二氧化钛的结晶过程,也明显的提高了二氧化钛晶型转换的温度。经XPS光谱显示掺扎的鑭在样品中以La2O3的形式存在,可见光催化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在700℃的样品降解效率最好,并且在La掺杂为2%时,样品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空心阴极放电具有一些独特的电光学特性,如噪声低,稳定性好,激发能量高,离子溅射作用强,高能电子束多,放电气压低,电流电子束大,能产生锐线光谱等。由于这些优点,空心阴极放电被广泛应
非晶合金是一种新型金属材料,独特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原子结构赋予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非晶合金导电特性的研究一直是个重要而又未获解决的基
非牛顿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在生物工程和工业加工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包括土壤中的危险污染物的扩散、分离加工(如套色版、催化作用等等),特别是油田的开发。多孔介质具
混沌行为是无所不在的,并在多个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混沌科学还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发展,并在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激光
ZnO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紫外光电器件应用领域有很大潜力。我们利用具有特定温度梯度的CVD设备,以锌粉和氧气为原料,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锌粉中加入某些添加剂
ZnO是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在室温下带隙宽度为3.37 eV,具有优良的激子束缚能(60meV)在室温下有高效的激子发射和紫外发光,而Mg离子半径(0.57埃)与Zn离子半径(0.60埃)相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