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通过溶胶-凝胶过程,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Mn=900000)和钛酸正丁酯为前驱物,制备了PVP/钛酸正丁酯纳米纤维,通过控温缓慢氧化分解,在500℃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TiO2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拉曼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在紫外灯下使用样品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在处理温度达到500℃的时候,有机物分子完全除去,形成TiO2锐钛矿结构;温度达到600℃时晶型开始向金红石结构转化。光催化结果表明样品最佳的处理温度为500℃,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样品的锐钛矿组成和极大的比表面积。当处理温度上升到600℃和700℃的时候,催化效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晶型的转变和比表面积的下降引起的;而且经多次回收的样品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催化效果。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Mn=900000)、钛酸正丁酯和六水硝酸鑭La(NO3)3·6H2O为前驱物,制备了PVP/钛酸正丁酯/硝酸鑭纳米纤维,通过控温缓慢氧化分解,在500℃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TiO2/La2O3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PS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灯下使用样品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在500℃时二氧化钛为无定型,当温度逐渐上升到700℃时,样品开始形成锐钛矿结构,并且晶型逐渐趋于完善;当温度上升到800℃时,样品开始向金红石结构转化,对比纯TiO2,掺扎鑭后的样品,颗粒的大小要明显小于前者,并且结晶的温度和相转化温度都有明显提高,说明表明鑭的掺入极大的抑制了二氧化钛的结晶过程,也明显的提高了二氧化钛晶型转换的温度。经XPS光谱显示掺扎的鑭在样品中以La2O3的形式存在,可见光催化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在700℃的样品降解效率最好,并且在La掺杂为2%时,样品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