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中继系统中跨层功率分配方案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协作中继技术之一的双向中继由于可以显著地提高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频谱效率而得到极大的关注,但现有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双向中继的物理层,且部分基于统计时延保障的跨层功率分配仅考虑单向中继信道。目前涉及双向中继的跨层优化研究较少,双向中继传输对于上层带来的影响也未被充分挖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可以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间交换信息的QoS(Qua1ity of Service)指数来表征统计时延需求,在保障数据链路层统计时延需求的前提下,优化功率的分配使得双向中继系统的性能最优。论文首先概述了双向中继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和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基本概念,简述中继传输协议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类:放大转发协议(Amp1ify-and-Forward)和译码转发协议(Decode-and-Forward)。然后利用有效容量理论得到一种基于时延QoS保障的跨层双向中继系统模型,建立了上层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之间的联系,把寻找最优化传输方案问题建模为求解系统有效容量加权和最大值的问题。并且可以证明该问题是一个凸优化问题,存在唯一的最优解。论文接着对基于AF协议的双向中继系统进行最优跨层功率分配的求解。首先分别求得不同时隙下双向中继的可达速度域,再将不同速率代入有效容量加权和最大化问题中,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针对不同的场景(例如两时隙的固定增益或放大增益双向中继系统、三时隙的固定增益或放大增益双向中继系统)下的不同最大化问题进行求解,给出最优功率分配因子的算法,最终得到最优的功率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对于放大转发双向中继系统,论文给出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案与等功率分配方案、直接传输方案相比能显著地提高系统性能。论文最后对基于DF协议的双向中继系统最优跨层功率分配进行了分析讨论。由于在两时隙双向中继中存在谁先译码用户节点信息的问题,所以在基于等时隙分配的情况下,给出了两时隙协议中MAC阶段连续译码的最优信道状态区域划分准则,并以此准则确定用户节点译码的先后顺序和不同划分区域下的最大速率表达式。利用次梯度法更新λ至最优值和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偏导数,分别得到三时隙与两时隙的最优功率分配因子算法和最优功率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情况下两时隙控制协议更有优势,在高信噪比情况下三时隙控制协议更有优势。
其他文献
红外热成像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市场广阔。红外探测器和红外图像处理系统是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红外探测器近年来呈现大面阵高帧
目前的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编码结构光技术作为主流的结构光三维测量的发展方向,具有测量效率高,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同时,三维测量中编码结构光信息处理技术作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变频器以其节能降耗的显著优势,在发电厂辅助设备中普遍使用。然而,由于变频器对电网电压波动十分敏感,当电网发生故障引起电压暂降或短时中断,如果该变频器不具备一定的低压穿越能力,将会引发变频器低电压而跳闸,进而威胁发电厂机组的安全,严重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变频调速系统低压穿越性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低压穿越和双PWM变频器的相关
火灾是一种频繁发生而又损失惨重的灾难,传统的火灾探测方法大都受其各自探测原理的局限,只能对火灾燃烧后的气体、烟雾、温度、火焰等参量进行检测,而对于火灾发生的早期和
信道估计在LTE系统实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能提供数据解调所需的信道状态信息,又能提供给系统其它技术优化时所需要的先验信息。本文以获取相干检测和解调必需的信道估计
雷达信号分选是电子对抗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国内国外对于这方面技术的研究层出不穷,各国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其在电子对抗战中的关键作用。随着现代电子战的越发激烈,各种电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大电网在过去数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其弊端也渐渐的体现了出来:成本高,运行难度大,难以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与此同时,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对新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小容量分布式新能源构成的微电网研究更加令人关注。微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包括光伏电源、风力发电机、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它们的容量一般不超过500kW,通常需要通过电力电子装
连续相位调制(CPM)信号由于具有良好的恒包络特性,而且频谱利用率高,功率效率高,适用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数据链通信等领域。多进制和较大关联长度的CPM可以获得更高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