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特·勃朗蒂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的问世曾经轰动了十九世纪的文坛,被称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经典之作。小说情节流畅,人物刻画形象,男女主人公对话经典,此外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家庭教师形象,种种难以抗拒的美和震撼吸引了全世界无数读者,包括众多研究人员和学者。国内外对文学作品,尤其对这部世界经典名著的研究不乏其人,方法和角度更是多种多样,例如语用学,功能语法和翻译研究等。正如语用学一样,社会语言学也同样关注语言使用,然而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尤其是运用膨胀理论和交往社会语言学却为数不多。本论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会话分析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诸如话轮数目,话轮长度,打断和发话等话轮转换变量来揭示男女主人公对话中所呈现的会话结构和模式。小说情节的不断深入,主人公之间社会关系也随之变化,他们的对话将以怎样的方式体现这种变化和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是本研究的核心所在,这些问题最终将在社会语言学的框架内,借助膨胀理论和交往社会语言学加以阐释。膨胀理论揭示出在言语行为上,人们对与自己关系亲密或关系疏远的人,对地位平等或地位悬殊的人,对陌生人或同事和熟人往往呈现相似性,这与靠近中心区域的部位,即关系非疏非密时有显著的不同点,形成了“膨胀”。交往社会语言学则告诉我们,人们在动态的社会交往中往往采用各种各样的会话策略来实现某些目标或标榜各自的身份。会话是一种社会现象,通过会话可以突显会话者的性别和会话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并且透过语言本身揭示会话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采用上述两大社会语言学理论,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一,就话轮转换而言,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会话主要呈现什么模式?二,男女主人公之间社会关系的改变是如何通过会话体现的?三,会话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本研究按照下列方式展开:首先,收集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所有的对话,这些对话源于1992年出版的华兹华斯经典丛书中小说《简·爱》的十二到十五章,十七到二十七章,还有三十七和三十八章;其次,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将双方的会话分成五大阶段;再次,计算小说每一阶段中各个话轮转换变量的数目和百分数,这些变量包括,话轮数目,话轮长度,打断和发话等,并用每一阶段的数据填充绘制的图表;然后,观察各个阶段图表中同一主人公同一变量的变化规律,并对比男女主人公在同一阶段中同一变量的变化特点;最后,结合上述两大理论和各阶段话轮转换变量图表,就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讨论发现:一,双方的会话主要呈现‘发话-答复’的新闻式语言特点;二,双方会话的变化与他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罗切斯特先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捍卫他难以动摇的男性权势地位,例如他娴熟的长话轮,多话轮,多发话和多打断,并且始终以快速发问的“新闻记者”的身份高居于会话中;三,在双方的交往中,女主人公简·爱通常处于被罗切斯特先生强大权势牵制的地位,体现在她的小话轮,少话轮,少发话和少打断,并且在权势的压力之下置于被动答话的地位上。与此同时,简·爱也时常通过语言行为表征她争取平等和自由,追求独立自主,因此她偶尔使用长话轮,多话轮,主动发话,积极打断对方来争取更多的会话机会,但她的努力似乎是徒劳的,终将难以颠覆在会话中被罗切斯特先生压制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