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因其经济,高效,方便,人性化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其对语言带来的影响就是促使了新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的诞生。由于人们越来越依赖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而网络语言适应计算机交流的要求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因此网络语言的使用也渗透到了日常的会话交流中。近些年来,网络语言得到了语言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相关方面大研究层出不穷。但网络语言会话性别差异这一领域,由于网络交流的匿名性而还少人问津。而这一研究障碍,在人人校内网的盛行后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因为其网民为了能和同志、同学、朋友、亲戚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根据真实情况进行注册,并以真实姓名登陆。本文作者旨在检验以往关于日常会话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描述和解释网络会话中男女体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并希望以此使人们了解中国网民在网络会话上体现出的性别差异。为此,笔者从人人校园网上收集了267组对话,其中男性对话44组,女性对话66,男女对话157组。涉及研究对象489人。并针对其中体现网络语言特色的六项,即话题选择,话语量,以及詈语,表情符号,语气词,拟声词的使用情况,对男女网民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往的关于日常会话性别差异的研究结论只部分适用于描述和解释网络会话中的性别差异。虽然男女在网络会话中会体现出差异性,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除此之外,作者还对以往关于日常会话性别差异的研究理论进行了修改、整合,提出了共变理论模型,并运用这一理论模型从社会文化,即时语境和心理的角度对观察到的网络语言中的男女会话差异现象进行解释。在这一理论模型中,性别差异被视为是动态的,随宏观和微观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从宏观环境上看,研究对象成长的宏观环境较以往而言相对开放,而在微观环境上,校内网所提供的即时对话环境明显呈现出非正式性,且对话人或本文调查的对象在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上又基本相似,因此他们在网络会话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相对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