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羧基的配体,因为有丰富多样的配位模式和较强的配位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配合物的构建中。研究表明配体的配位特点、金属离子的配位趋向、辅助配体的添加和配位环境的改变对配合物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本论文利用1,2,4,5-苯四甲酸(H4BTA)与过渡和稀土金属构筑了九个金属有机配合物,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1,2,4,5-苯四甲酸作为模板分子在常温挥发条件下构筑的三个金属有机配合物[Ni(H2O)4(bipy)](BTA)0.5·H2O(1)、[Co(H2O)4(bipy)](BTA)0.5·H2O(2)、[Ni(H2O)6]2(BTA0.5)4(3)。2.以1,2,4,5-苯四甲酸作为主配体,4,4-联吡啶,邻菲罗啉,咪唑作为辅助配体与过渡金属在水热条件下构筑的四个金属有机配合物[Zn(H2O)(bipy)0.5(BTA)0.5]·H2O (4)、[Co2(H2O)6(phen)2(BTA)]·H2O]n(5)、[Co(Im)2(H4BTA)0.5]n(6)、[Cd(H2O)4(bipy)0.5(BTA)]n(7)。3.基于1,2,4,5-苯四甲酸与镧系金属在水热条件下构筑的金属有机配合物[Gd2(H4BTA)1.5(H2O)8]·(H2O)4(8)、[Tm2(H4BTA)1.5(H2O)5]·(H2O)3(9)。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是异质同晶,配合物1、2和3属于三维超分子结构,并对1和2进行了PXRD表征,显示1,2,4,5-苯四甲酸作为模板分子支撑结构。配合物4属于二维格子状结构,配合物5属于双核超分子结构,配合物6为二维面状结构,配合物7为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1-7都是通过分子间氢键或者π-π堆积等相互作用构筑成三维网络空间结构。配合物8、9是由均苯四甲酸与镧系金属构筑的三维空间结构,并且具有孔洞。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