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人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5,且发病十分隐匿,常常伴随胆囊结石一同被诊断,有时也被称为“意外胆囊癌”,而且由于胆囊癌早期无特殊症状体征,常规体检难以发现,多数在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机,顺其自然发展至终末期,大多预后不良,5年存活率低于5%。临床工作中,如何及早发现并诊断胆囊癌并确定进一步诊疗计划具有重大意义。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且对健康日益重视,配合各项检验及超声、CT、MRI等检查能够做到提高胆囊癌的早起诊断率。 胆囊癌最常见的风险因素是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多为胆固醇结石,尤其是女性肥胖患者更为多见。胆石症患者常常伴发胆囊的慢性炎症和胆道系统的细菌感染,会分泌大量的毒素。有研究证实胆道细菌感染合并慢性炎症会诱发胆道壁的上皮化生现象和非典型增生,这些改变都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胆囊上皮细胞高表达雌激素受体可能也是胆囊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雌激素受体激活结果是增加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的还原酶火星,促进胆固醇的合成,增加胆囊内胆固醇水平,形成胆囊内胆固醇结石的可能性升高,进而会增加胆囊癌的风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胆囊癌的发生具有人种差异,亚洲人发病率较高,印第安人、毛利人发病率较高,欧洲地区发病率偏低。 OTUD1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51.063kDa,pI值5.68,属于卵巢肿瘤家族的OTUB亚家族。OTUD1是一种含有OTU结构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可在体外产生对已泛素化的蛋白的去泛素化。2012年OTUD1首次被报道位于染色体10p12。Mevissen等人报道了OTUD1对K63二泛素的连锁特异性及其对K33泛素结合蛋白的弱特异性的潜在机制。然而,细胞中OTUD1的特定底物和功能仍然是未知的。 有研究表明缺失OTUD1使得乳腺癌细胞能够经历上皮细胞间充质化从而获得癌症干细胞特征,进而转移扩散到远处器官,例如骨和肺。研究人员随后将OTUD1鉴定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传导途径的强效负调节剂,而TGF-β信号传导途径则是EMT和癌细胞干性的强诱导物。OTUD1基因对TGF-β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能力主要通过其去泛素化,尤其是对SMAD7的去多聚泛素化来实现的。SMAD7是TGF-β信号的负调控因子。多聚泛素化的SMAD7作为OTUD1基因表达产物的底物,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通过去泛素化作用后,其蛋白水平得到稳定,SMAD7蛋白的讲解速率降低了,在细胞内更稳定得存在。研究同时发现OTUD1也能够促进细胞膜上的TGF-B通路Ⅰ型受体(TβRI)的降解。 p53的活性和稳定性受翻译后的修饰调节,磷酸化和乙酰化、甲基化、糖基化,还有泛素化。泛素化是这之中最著名的翻译后修饰作用,其通过E3泛素连接酶来调节p53的稳定性。E3泛素连接酶介导的p53泛素化的结局是p53蛋白稳定性降低,降解趋势增加。有研究发现,OTUD可以在细胞水平维持p53点稳定性,从而达到增强p53基因的抑癌基因作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防止细胞恶变的作用。 方法: 通过查阅本院病历系统,选择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的胆囊癌标本,收集相应石蜡切片后于本院病理科行OTUD1基因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了解此基因在临床胆囊癌病例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OTUD1小干扰RNA(siRNA)转染GBC-SD细胞,应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siRNA转染后基因沉默效率,westernblot法检测OUTD1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CCK-8法探究基因沉默对细增殖活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 结果: 16例标本中OTUD1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定位细胞质中,阳性对照组呈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组不表达。对胆囊癌贴壁细胞细胞进行OTUD1基因翻译产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可见OTUD1蛋白在各个样本中均为阳性表达,定位在细胞质中。q-PCR实验三组组间2-ΔΔ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续LSD-t检验,结果显示转染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NC转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白对照组与NC转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western-blot实验计算OTUD1蛋白的各组灰度值与内参灰度值比值,结果显示转染组的灰度比值分别与空白对照组、NC转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白对照组与NC转染组的灰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细胞划痕实验三组组间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续LSD-t检验,结果显示转染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NC转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18),空白对照组与NC转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CCK-8实验计算不同组细胞的吸光度与调零孔吸光度的差值,三组组间的吸光度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续LSD-t检验,结果显示转染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与空白对照组、NC转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白对照组与NC转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2),细胞活力为(6.36±3.2)×100%。 结论: 胆囊癌细胞具有一定的OTUD1阳性率,沉默OTUD1基因后胆囊癌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与体外的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