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的晶型调控及取向结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987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多晶型半结晶聚合物,最常见的晶型有α、β和γ三种。其中,β晶和γ晶是极性相具有铁电性,是研究热点之一,实验中通常采用相转变法或者聚合法来获得。相转变法一般通过机械拉伸、电场极化以及高温高压等方式将α晶转变为极性相。聚合法是将偏氟乙烯与三氟乙烯共聚合成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该共聚物可直接形成β晶。极性相只有在分子链平行于基底时,才对外表现铁电性,普通基底下的极性相经过熔融重结晶其铁电性会丧失。因此,寻找获得极性相的新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其取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聚酰亚胺纤维剪切PVDF熔体薄膜的方法来探究了剪切下PVDF的结晶行为,同时结合流变仪定量确定了剪切条件和取向程度的对应关系。此外研究了P(VDF-TrFE)超薄膜在石墨烯基底上的熔融及结晶行为,并进一步对其器件性能进行了测试。其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改变剪切温度、剪切时间和剪切速度,调控了异质纤维界面处的PVDF横晶的晶型。发现剪切时间越长、剪切速度越快,越容易形成α晶;当剪切时间及剪切温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形成纯α横晶。低的剪切速度和短的剪切时间有利于γ横晶的形成,但获取纯γ横晶的难度较大,一般为γ和α的混合横晶。在240℃、0.06mm/s的剪切条件下,能够获得纯γ横晶。利用平板拖曳流剪切模型对获取纯α晶和纯γ晶的实验条件进行了量化计算,明确了剪切影响下的PVDF分子链形成α横晶所需要的取向程度远远高于形成γ横晶所需要的取向程度。
  2、通过溶液旋涂法获得了石墨烯基P(VDF-TrFE)薄膜。对薄膜熔融重结晶处理好后,发现P(VDF-TrFE)仍形成具有铁电性的edge-on晶体结构。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薄膜的晶体结构略有差异:在150℃以下热处理后,重结晶形成a轴近似垂直于基底,分子链c、b轴在基底平面内无规分布的晶体;而在150℃以上热处理时,b、c轴在平面内局部取向。其差异的原因与P(VDF-TrFE)熔体的记忆效应相关。进一步制备了以氧化铟锡(ITO)和石墨烯为导电基底的两种P(VDF-TrFE)器件,比较了两者的开关比以及稳定性,实验发现石墨烯基的P(VDF-TrFE)薄膜器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以及更大的开关比。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进行急诊突然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突发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基础性治疗同时接受螺内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同时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血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研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取左卡尼汀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我院儿内科诊治的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对象,依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纳入试验组、基础组,各组27例;两组患儿在确诊疾病后,均施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用左卡尼汀治疗,评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接受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CK、LDH、CK-MB等心肌酶谱指标水平都显著低于基础组(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arisolv(伢典)化学机械去腐系统在年轻恒牙龋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年轻恒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60例患者、60颗患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60例患者分组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去龋——车针钻磨法,观察组利用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随访两组患者1年,比较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垂体后叶素联合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一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组为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普鲁卡因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为单独治疗方案,观察组加入垂体后叶素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咯血停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期刊
【摘要】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定研究对象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由品管圈小组带领实施的针对性临床护理。对整个治疗期间两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发生频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置管
期刊
【摘要】目的:以对比评估的方法分析我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实施药学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出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运用喹诺酮类药物的病例处方3045张,将当中未实施药学干预的1492张列入参照组,实施药学干预的1553张列入实验组,经统计评估后,对比两组病例处方中因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参照组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寻尿常规两种不同检验方法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期间接受尿常规检查的患者80例,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显微镜手工法检验方法;观察组接受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验方法,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蛋白质、红细胞及白细胞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于尿常规的检查,两种检验方法效果较为接近,应基于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索超声技术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重要作用,推广更先进安全的神经阻滞麻醉技术。方法:随机抽取在我们医院实施普通麻醉和超声技术麻醉的50名患者,对他们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两种麻醉方法的利弊差异,探索超声技术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麻醉技巧。结果:超声麻醉技术的麻醉合格率提高,安全性更强,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更小。结论:超声技术在神经阻滞麻醉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广泛结合超声技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对于子宫脱垂的患者是否有一定的临床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升康复治疗的医疗整体水平。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断和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50例患者,对他们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张力、张力、最大肌电位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盆底康复治疗对于子宫脱垂的影响和治疗效果。结果:相比起治疗之前,子宫脱垂患者的盆底肌张力的力量和收缩程度都有所改善,最大肌张力增加,患者子宫脱垂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育龄期女性在避孕过程中使用不同避孕药具的临床效果,从而为育龄期女性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提供有价值参考并探讨失败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自愿接受问卷调查的400例经产妇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环组、避孕套组各10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其避孕药具及避孕效果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300例育龄期女性中避孕失败例,避孕药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