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铜/铝复合带不仅具有铜的高导电性、良好导热性,还有铝的质轻、价廉的优点,在传热、导电等领域极具经济价值。铜/铝复合带冷轧时协调变形,影响着复合带的结合性能和厚度比,对铜/铝复合带厚度比及横向结合性能的研究,有助于实际的生产应用。本文以铜/铝复合带冷轧过程为研究对象,以轧制实验为基础,建立有限元模型,以此来研究铜/铝复合带冷轧协调变形机理及结合界面的横向结合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进行铜/铝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铝复合带不仅具有铜的高导电性、良好导热性,还有铝的质轻、价廉的优点,在传热、导电等领域极具经济价值。铜/铝复合带冷轧时协调变形,影响着复合带的结合性能和厚度比,对铜/铝复合带厚度比及横向结合性能的研究,有助于实际的生产应用。本文以铜/铝复合带冷轧过程为研究对象,以轧制实验为基础,建立有限元模型,以此来研究铜/铝复合带冷轧协调变形机理及结合界面的横向结合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进行铜/铝冷轧复合实验,依据实验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使用轧制后不同压下率的铜、铝材料的单向拉伸实验数据,建立大应变下金属本构模型;使用不同压下率下的轧制力数据,计算轧辊的摩擦系数。建立有限元模型后,不同压下率的铜带、铝带及铜/铝复合带轧制力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误差控制在10%以内,基本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其次,对铜/铝冷轧复合的协调变形机理进行分析。先对铜/铝协调性变形进行受力分析,接着分析不同轧制工艺条件对铜铝厚度比的影响,并将实验厚度比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合带接触界面摩擦系数、轧辊摩擦系数、轧辊半径的增大将使协调变形增加,厚度比减小,而压下率增大使协调变形减弱,厚度比增加;铜/铝具有不同的塑性属性虽然是造成不协调变形的原因,但复合带的受力及边界条件、铜/铝带间的相互作用对轧制变形起主要作用,使得塑性差异较大的两种金属变形量相差很少。最后,对铜/铝复合带的横向结合性能进行分析。分析在不同板宽和压下率条件下,轧制变形区铜/铝接触界面横向的压应力场、等效应变场、速度场及各场叠加的分布规律及对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下率0.5下,铜/铝复合带宽度小于40mm时,从板宽中心到板边的结合性能逐渐减小,当板宽大于60mm时,从板宽中心到板边的结合性能缓慢升高之后迅速下降,其中距离板边5~10mm区域内结合性能较差;冷轧宽度为60mm的铜/铝复合带时,随着压下率增加,横向结合性能整体得到提升,从板宽中心到板边的结合性能仍为缓慢提高后迅速下降。
其他文献
轧机振动导致轧件表面出现明暗条纹和厚度不均的现象,这不仅会降低轧件的表面质量,还会影响轧钢设备的正常运转,甚至会严重损坏轧钢设备并造成重大生产事故。针对轧机自激振动现象,本文以某钢厂1580不静定四辊板带热连轧机的第2架轧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揭示其自激振动机理。首先,基于ABAQUS软件,建立F2轧机显式动力学模型,模拟轧制变形区内轧件速度场,对比给定的轧制速度,确定前滑区、后滑区和粘着区的长度,
本文从微弧氧化(MAO)工艺入手,探究一种将石墨烯作为辅助相来优化陶瓷膜层的工艺方法,最终得到一种功能性更优的铝基膜层材料。本文采用两种手段来制备陶瓷层:通过直接在碱性硅酸钠电解液中添加石墨烯进行微弧氧化,探究石墨烯对纯铝MAO膜层组织结构以及耐蚀性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合微弧氧化技术配合电泳沉积技术的制备工艺,使石墨烯电泳沉积掺杂进入膜层中,并探究该方法对膜层微观组织结构及其耐蚀性和摩擦性能的影响
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同时获得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金属材料,本课题选取了高强度的马氏体钢和高塑性的奥氏体钢作为基体材料,分别通过真空热轧和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法将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复合,得到了高强度-高塑性的复合钢,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RD、电子探针、显微硬度和拉伸机等设备,表征了复合钢的微观组织,并阐明了相应的强韧化机制。通过真空热轧的方法将板状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复合,
齿坯上下料机械手是用于汽车后桥主减盆角齿的悬挂式等温正火热处理线,在该生产线上、下料点各配套一台机械手,用于锻后工件由链板输送线至悬挂链输送线的自动上料,以及热处理后工件由悬挂链输送线至链板输送线的的自动下料。本课题围绕对该齿坯上下料机械手的分析和设计展开,根据应用工况和设计要求,分析机械手的设计指标,提出一种新型混联机械手并对机械手手臂和手部构型进行设计。在确定好机械手构型和初选尺寸的基础上,对
铜铝复合板兼具铜的导电性良好、导热性优异、耐腐蚀和铝的质量轻、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电力系统、电子器件、机械、汽车、生活用品等领域。复合铸轧技术凭借其短流程、低能耗以及低成本等优点,吸引大量企业和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成为铜铝复合板生产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但复合铸轧技术生产的板带依然存在裂纹、组织不均以及晶粒粗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针对铜铝复合铸轧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杜凤山提出了双辊薄带振动复合
由于枝杈类锻件的结构多样性,能够连接多个部件、承受较大载荷、传递扭矩等功能,在国防事业、汽车行业、能源领域、航天领域等具有广泛应用。为适应复杂苛刻的工作环境,对零件力学性能需求严苛,多为挤压方法成形。为避免成形过程中缺陷产生,制造优质锻件,需要对此类锻件成形缺陷成因及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以枝杈类锻件挤压成形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为研究对象,获取缺陷成形机理及主要工艺参数对枝杈类锻件缺陷的影响规律。
钢/铝复合板兼具钢和铝的优良性能,成为复合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选用轧制工艺制备钢/铝复合板。由于钢、铝材料性能差别较大,轧后复合板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翘曲,严重影响复合板使用性能。本文以制备平直度较好的钢/铝复合板为目的,通过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的手段,探讨了各轧制工艺下轧后复合板翘曲变化规律。首先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轧制钢/铝复合板进行建模,模拟双金属复合板轧制过程最重要的是处理双金属
为提高农村公路系统的配置效率,从时间与地域两个维度,比较了2006—2020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路网系数K(经济水平系数),并基于国土系数理论对未来农村公路的合理发展规模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就交通供给而言,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具有发展不平衡的地域差异;就交通规模增长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而言,K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GDP并非一直表现为线性关系,而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呈S形的生
为了消除加工硬化、恢复塑性,需要对冷轧带钢进行退火处理,先进的退火技术是生产高品质冷轧钢铁产品的关键。全氢罩式炉由于其投资成本相对低,适用的钢种材料较多,产品深冲性能较好等优点,广泛用于冷轧带钢的退火。将冷轧钢卷按照全氢罩式炉炉台的高度装炉,经过升温、保温、冷却过程,完成退火,钢卷在退火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和变化决定着它的退火质量。在罩式炉退火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尤其是针对钢卷温度场和保护气体流动状态
18Ni系列马氏体时效钢应用领域广泛。其中,18Ni(350)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更是凭借其2000MPa级别的超高强度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材料的强韧性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证高强度的同时提高材料韧性成为了当前发展的重点之一。为此,本课题通过常规热处理工艺优化、循环相变细化晶粒以及添加适量稀土La对18Ni(350)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的强韧性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