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马氏体钢-高塑性奥氏体钢复合组织及性能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20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同时获得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金属材料,本课题选取了高强度的马氏体钢和高塑性的奥氏体钢作为基体材料,分别通过真空热轧和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法将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复合,得到了高强度-高塑性的复合钢,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RD、电子探针、显微硬度和拉伸机等设备,表征了复合钢的微观组织,并阐明了相应的强韧化机制。通过真空热轧的方法将板状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复合,由于复合材料本身具有协同变形、相变诱导塑性机制,以及拉伸变形时产生大量的几何必需位错,使得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均匀延伸率,但抗拉强度较低。通过引入温轧工艺,优化了协同变形机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同时得到了提高。其中,温轧变形量10%过后的复合材料具有1546 MPa的抗拉强度和14.2%的均匀延伸率,归因于更优异的协同变形能力。当温轧变形量为30%时,强度提高但塑性下降,抗拉强度和均匀延伸率分别为1657 MPa和10.5%。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法将粉末状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复合,优化烧结参数为1050°C保温10 min,烧结压强50 MPa,并通过热轧改善烧结过后试样的质量,后续引入了冷轧+高温回火工艺。其中,马氏体钢:奥氏体钢=2:1(质量比)的复合材料,经冷轧变形量30%,以及450°C回火5 min处理后,具有2177 MPa的抗拉强度和9.2%的断裂延伸率。原始烧结过后,通过热轧提高了试样的致密度,使得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同时得到了提高。通过冷轧+高温回火工艺,引入了高密度位错,同时由于反复冷轧操作使得孔隙不断挤压、变形,使得孔隙进一步优化,从而使得粉末冶金复合钢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个行业越来越需要高精度的板带材来满足其制造以及生产的需求。但由于我国现有生产技术水平不够,一些高精度板带材无法生产,需要依赖进口。所以为了提高生产技术,研究轧机厚控系统控制精度是很有意义的。现在轧辊偏心已经成为影响板厚精度的主要因素,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学习轧机的制造与轧制过程,总结出造成轧辊偏心的两种类型的原因。通过分析轧机的轧制模型,推导出了两种成因对板厚影响
为适应刀槽空间的大小并满足高速铣削的安全性要求,通过螺钉对高速可转位铣刀刀片进行定位和夹紧成为了高速可转位铣刀最常见的刀片夹紧方式。但与此同时,对于刀片紧固螺钉的使用和研制太过依赖经验、缺乏科学的依据,存在着资源浪费,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针对刀片紧固螺钉的受力情况及失效形式,以该类螺钉的变形及疲劳两方面为主要对象进行研究。为保证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本文首先对螺钉及刀片的受力情况
随着微机电系统、航空航天及生物医学的日益发展,微型轴类件越来越受青睐。微型轴作为典型支撑部件要承受复杂交变载荷的作用,其制造强度、精度和效率决定整个微机电系统的应用前景。非晶合金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结构使它在力学、物理和化学拥有巨大应用潜力,而内部无“晶粒尺寸效应”,热胀系数小也使它在热塑性成形中能充足保证产品精度,是制造微型轴的理想材料。与此同时,板式微楔横轧具有高效率、材料利用率高和产品种
钢铁是当今生产领域主要的工业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板带产品约占钢铁总产量的一半,而板厚精度是作为板带产品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轧机的板带厚度自动控制技术在不断完善,使得板厚精度得到不断的提高。但随着现代化工业对板厚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探索如何提高板厚控制精度依然是该领域当今的前沿问题。在轧机的板厚控制系统中,板厚精度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反馈的方式来进行控制,但是由于相关检测仪器的反馈存在的时
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基于三维模型成形任意形状的零件。但在成形复杂零件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悬垂结构,因为悬垂结构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导致悬垂面位置的散热条件、熔池稳定性差,常出现翘曲变形、挂渣等缺陷,严重影响零件的整体成形质量。因此本文基于SLM点-线-面-体逐渐累加的成形原理,研究了悬垂结构的倾斜角度、成形高度
镁合金作为一种典型的轻量化绿色材料,已在医疗器械、电子产品、交通工具、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是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但是镁合金晶体结构为HCP结构,滑移系少,强度低,在室温下塑性变形能力差,容易发生脆性断裂,在加热条件下,滑移系增多,发生韧性断裂。本文以AZ31镁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对非耦合断裂准则在AZ31镁合金板材断裂预测中的可行性进
机械系统关键传动部件的表面磨损与腐蚀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如何提高该类零部件表面性能,使其满足长寿命、高可靠的服役要求是表面工程领域学者追求的目标。类金刚石(DLC)薄膜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耐磨损、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在机械、汽车、航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DLC薄膜的成分与结构对其摩擦学行为及耐腐蚀性能影响显著。Ti元素掺杂可以有效调控DLC薄膜的非晶碳结构、内应力及结合力
带钢作为我国钢铁产品的重要品类,对其产品板形形状的控制极为重要。而轧辊辊型是决定带钢产品的板形形状的基础。现有轧辊初始辊型不具备可控的在线磨损自补偿能力,板形调控不得不加大对轧辊的作用力来多方调整承载辊缝,导致辊型磨损加速、轧辊辊型使用寿命降低,是板带调控技术的一个瓶颈。本文提出辊型电子温控技术,以热电制冷原理为基础,可以精准控制轧辊温度分布,利用轧辊局部热胀(缩)形驱动,可以稳定实现轧辊辊型在线
轧机振动导致轧件表面出现明暗条纹和厚度不均的现象,这不仅会降低轧件的表面质量,还会影响轧钢设备的正常运转,甚至会严重损坏轧钢设备并造成重大生产事故。针对轧机自激振动现象,本文以某钢厂1580不静定四辊板带热连轧机的第2架轧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揭示其自激振动机理。首先,基于ABAQUS软件,建立F2轧机显式动力学模型,模拟轧制变形区内轧件速度场,对比给定的轧制速度,确定前滑区、后滑区和粘着区的长度,
本文从微弧氧化(MAO)工艺入手,探究一种将石墨烯作为辅助相来优化陶瓷膜层的工艺方法,最终得到一种功能性更优的铝基膜层材料。本文采用两种手段来制备陶瓷层:通过直接在碱性硅酸钠电解液中添加石墨烯进行微弧氧化,探究石墨烯对纯铝MAO膜层组织结构以及耐蚀性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合微弧氧化技术配合电泳沉积技术的制备工艺,使石墨烯电泳沉积掺杂进入膜层中,并探究该方法对膜层微观组织结构及其耐蚀性和摩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