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充分发挥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评价让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学业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进程。有效的学业评价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速教师成长的步伐,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自然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学业评价也具有有效的导向作用,有效的学业评价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大幅度的提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客观,既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包括内涵、主体、目标、内容和方法。多元化学业评价的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是指参与评价活动的价值判断者,包括教育管理机构、学校领导、教师,也包括学生及其家长。评价目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评价内容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学生学习能力、情感、个性、品质和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的内容。评价方法包括定位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在邹城八中八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有关“初中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现状”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总结出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学业评价指标,并将构建的评价体系渗入到教学中,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将得到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这种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论文包括七部分内容:一、诸论;二、学业评价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三、多元化学业评价的理论基础;四、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五、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学业评价指标的制订;六、初中信息技术多元化学业评价体系的实验研究;七、结论,其中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