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时代编程教育成为刚需,全球范围各国家、地区相继推出政策鼓励青少儿学习编程。2017年,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在中小学阶段推广编程教育,编程教材开发迫在眉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实行三级课程体系,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重要补充,能立足于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如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自身优势基础上开发编程教材成为众多中小学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出创造性思维培养以及编程课程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而发现面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编程校本课程当前的状况及相关问题。其次,基于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以及编程课程开发的外部需求、学习者需求以及课程的开发优势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再次,基于上述开发基础,从课程开发原则、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资源选择、内容体系构建、学习活动设计以及校本课程的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面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小学编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最后基于开发的校本课程,以笔者所在R市某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准实验研究法进行三个学期的实践应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评估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结果表明社团的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后,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提高,社团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相对优于其他学生,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尤其活跃,能够举一反三,并根据现实生活提出自己的创意,学生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学习态度非常积极,教师对编程课程持肯定态度。本研究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笔者所在学校编程校本的“零突破”,同时为其他学校的编程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采用问题驱动法、项目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编程教学的实例为教师开展编程课程教育提供了策略指导和经验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