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学习水平与其它地区相比,则显得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此外,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科研活动也为数较少。本文以错误分析(EA)为手段,对维吾尔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一项实证性的研究,旨在研究这些错误的规律,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为教材编写人员、教师和研究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全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说明了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作者对错误分析(EA)的理论发展与相关研究作了历史回顾,并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列出了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Corder提出的5个操作步骤,语言的普遍性理论,中介语理论和语言的“石化”现象。此外,这部分又讨论了外语与二语的区别,以及不同时期、不同理论对待错误的态度。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项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实验对象的选定:作者选取9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2.语料的选择:在任课教师的配合下,作者给实验对象布置了英语作业,分为“组词造句”,“翻译”和“作文”三种类型。3.错误的认定:作者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认定。4.错误的分类与解释:作者将收集的语料分为“组词造句”,“翻译”以及“作文”三大部分,然后在每一部分里将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并加以量化描述,以显示这些错误的分布趋势,同时对各类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5.错误的评估:对错误进行整体评估,总结它们的特征规律,并提出本文作者对待这些错误的态度。6.作者得出本项研究的结论,并说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在结论部分,作者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特征,创见性地提出了“BilingualInteri触reneeinInterlingualErmr”这一术语。在文章的第五部分,作者就全国范围内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问愚,做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1.加大民族地区的教育投资。2.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编写、选用适合民族生学习的教材。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民族生的语言优势:其一,少数民族同学中的大多数人比汉族同学多学了一门语言,因此他们对语言的共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学习英语时更具语言学习经验;其二,文中实验表明,某些少数民族语言中来自英语的外来词比汉语中来自英语的外来词要大好多倍,因此一些民族生在记忆相关的英语词汇时要比汉族学生省时省力。4.倾听学生意见,改进教学工作。总之,本文作者希望这几条建议能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并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