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骨》中主要人物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伍慧明(1956-)是美国华裔文学代表作家之一,是继汤婷婷、谭恩美之后又一位备受瞩目的华裔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主要展现了华裔移民在美国的艰难生活。伍慧明的处女作《骨》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扣人心弦的人物情节以及深刻的主题表现得到了广泛关注,它不仅获得了1994年美国福克纳小说奖提名,还被收录在“手推车奖文选”中。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最早由聂珍钊教授提出,并在其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强调文学的教诲功能,认为文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类从伦理学角度提供认识社会和生活的道德范例,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道德警示;文学是历史的一部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有其固定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语境,理解文学的前提是将其回归到属于它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语境中。论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出发,以伍慧明小说《骨》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利昂、安娜和莱拉——为研究对象,从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意识和伦理选择四个方面对《骨》中人物做系统研究,探究《骨》中人物不同伦理选择背后的伦理因素,以更好地表现作者希望传达的伦理诉求。论文总共由引文、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论文的引言,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小说《骨》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内涵及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内容,包括四章。第一章分析《骨》中三位人物伦理环境的不同。作为一家之主的利昂饱受来自家庭和美国社会的压力,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因为父亲生意失败,二女儿安娜的恋情受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引起安娜的不满和反抗;莱拉在安娜死后,不得不独自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艰辛。第二章从伦理身份角度出发,分析三位人物对自身伦理身份及其责任的认识。利昂改名换姓,以梁爷爷的“契纸儿子”的身份来到美国。成家立业后的利昂虽然一直努力工作,但却在对家庭的责任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洗衣店生意的破产使得安娜作为奥斯瓦尔多女友的伦理身份不再被家人接受,影响了安娜和家人一直以来和谐的关系;莱拉在与家人的相处过程中,逐渐懂得父母在美国生活的不易,接受了自己作为华裔移民女儿的伦理身份。第三章剖析三位人物不同的伦理意识。利昂对于自己没能实现把梁爷爷的遗骨带回故乡的承诺后悔不已,无法重拾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利昂反对安娜恋情的强硬态度激发了安娜内心的自我意识,遭到了安娜的强烈反击;莱拉则渐渐意识到自己过多的担忧给本就艰难的生活增添了无谓的负担,伦理意识逐渐觉醒。第四章分析了三位人物各自的伦理选择。利昂独自在三藩公寓生活,并与家人保持着联系;安娜纵身从南平园(小说中的一座房屋建筑)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莱拉最后离开了鲑鱼巷,决心重新开始自己新的生活。最后是论文的结论。《骨》中三位人物不同的伦理选择背后有深刻的伦理因素,他们的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意识和伦理选择是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整体。如果人们不能在受压抑的伦理环境中做出适当调整,无法对自己的伦理身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伦理意识混乱,那么一定会做出错误的伦理选择,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同时,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莱拉是唯一一位做出正确伦理选择的人物,是一个值得学习的道德榜样的形象。
其他文献
Canon S750彩色喷墨打印机采用独立式墨水盒设计,某种颜色的墨水盒用完后,只需更换这种颜色的墨水盒,而不需要把各色墨水盒全都更换,这样可以节约墨水,降低打印成本,避免不必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当代文学中非常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与约瑟夫.海勒被共同认为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冯内古特文笔辛辣,对当代美国社会的弊病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批
贫困在拉美地区一直是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早在殖民地时期,社会两极分化。十分突出,欧洲殖民者和当地土著居民及外来奴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关系,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统治者
传统的英语课堂上,一般是老师提问,学生来回答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所学的知识,不能充分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提问质量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认知语用学一直处于为世人瞩目的学科前沿,它是对语言在交际中的认知研究,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Sperber和Wilson(1986,1995)的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关联性
近年来文学翻译理论领域可谓百花齐放,其中有些理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尽管文学翻译理论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但很多文学译作评价方式都为随感式或印象式,即使有理论支撑,也缺乏量化
幽默,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言语交际形式。鉴于幽默的普遍性与重要性,古往今来人们对幽默的探究从未停止,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洛林·汉斯贝利是第一个把黑人戏剧搬上百老汇舞台的黑人女剧作家。《阳光下的葡萄干》在汉斯贝利生命停止的那一刻成为她短暂一生创作的高峰,也为她在美国戏剧发展史上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