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合并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企业合并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会使得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反映出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到企业的资产价值及合并双方的直接经济利益,进而影响到其他相关方利益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即会计方法和政策的选择具有其经济后果。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一企业合并》,明确了同一控制下采用权益结合法和非同一控制下采用购买法的会计处理方式,因此,对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进行深刻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对国内国外并购情况及相关后果有清醒的认识与预期,在合并会计理论研究上是十分必要的,以期对对企业合并准则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文章结构和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阐述了文章的创新点,对文章总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做出了说明。第二章主要介绍基础理论,包括经济后果理论、契约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代理人理论等。第三章介绍了企业合并的基础理论,阐述两种合并会计方法的基本概念,从理论假设、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给予评价。第四章阐述了导致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原因主要有市场因素、监管环境因素、管理者薪酬因素、债权融资环境等,基于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从企业管理层、企业投资者、股东、债权人角度分析了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不同的经济后果。第五章通过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的实际案例分析了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对财务报表的不同影响,及对不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具体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第六章结合我国现有企业合并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现状,对我国现行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运用进行分析评价,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合并政策与实务规范提供借鉴。第七部分是本文的结论与展望。通过以上七个部分的介绍,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把我国颁布的企业合并准则与之相结合,并对权益结合法在我国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有利于准则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