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区烤烟中致香物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福建、湖北、云南三个产区2008年C3T烟叶样品为基础,对烟叶中致香物质产区间的差异及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共定性51种致香物质,并对产区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性的18种重要致香物质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比较各个产区致香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差异,研究致香物质与常规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关、致香物质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典型相关,基本明确了福建、湖北、云南三个典刑产区烟叶中致香物质的特点,以及致香物质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希望以此为卷烟工业企业合理利用烟叶原料资源科学配方,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为产区进一步改善烟叶的香气质量,整体提升烟叶品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不同产区致香物质的特点及差异在不计算含量较高的新植二烯和非挥发酸类致香物质的情况下,湖北的致香物质总量最高,福建次之,云南致香物质的总量最低;云南的新植二烯和非挥发酸类致香物质含量最高,湖北略低于云南,福建新植二烯的含量最低是云南的80%,而非挥发酸类致香物质只有云南的50%。致香物质中除醛类总量、氮杂环类总量差异较小以外,其它类致香物质在三个产区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云南致香物质中的酸类、醇类化合物明显高于福建,是它的2倍有余,但羰基类、酯类化合物的含量较低;除挥发性酸类致香物质较低,湖北其它类致香物质的含量都接近或略高于平均值;福建的羰基类致香物质含量高于其它产区,其它类致香物质的含量接近或低于平均值,尤其是非挥发酸类、醇类只为该类化合物平均值的69.7%和74.4%。2、致香物质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化学成分中的还原糖、总糖在一定含量范围内,与多数致香物质及总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只有福建产区烟叶的还原糖指标与致香物质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产区中总氮、烟碱在一定含量范围内,均与多数致香物质及总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只是相关系数有区别,云南产区的总氮、烟碱与致香物质的相关性更强:福建产区、湖北产区的烟叶钾含量与致香物质呈极显著止相关,而云南产区这两组指标相关性不显著,且云南产区烟叶钾的含量也是三个产区最低的;氯与多数致香物质的相关性不显著,只是在云南产区氯元素与致香物质中的氮杂环类化合物存在极显著负相关。3、致香成分与感官评吸的关系致香物质与感官评吸指标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对香气质、香气量、余味作用较大,杂气、刺激性次之,对燃烧性、灰色的影响很小;致香物质中的醇类化合物、羰基类化合物、非挥发性酸对感官评吸质量有明显的影响,比如沉香醇、糠醇、香叶基丙酮、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棕榈酸、柠檬酸、油酸、亚油酸等感官评吸指标的相关程度多为显著或极显著。从两组数据间的相关系数上看,云南产区致香物质与感官评吸质量的相关性更强,福建产区略次之,湖北产区两者间的相关性显著居多,极显著的较少。
其他文献
<正>1设计思想本节内容属于《化学1》的专题1的"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包含了二个内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原子的构成,有一
以猪瘟病毒中国兔化弱毒疫苗株(CSFV C株)为实验材料,首先采用常规细胞实时计数的方法,得到正常犊牛睾丸细胞增殖曲线和带毒睾丸细胞的增殖曲线,结果发现猪瘟病毒不仅不影响
血卵涡鞭虫是近年引起三疣梭子蟹、拟穴青蟹等经济甲壳类死亡的重要病原,其宿主范围分布广、致病性强,死亡率极高,给浙江沿海三疣梭子蟹、拟穴青蟹的大规模养殖造成了重大的
本文试图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以近代上海地方文献资料为主,分别以《点石斋画报》、《医界镜》、《申报》为基本文献,围绕医患纠纷,考察当时民众的医疗观念、庸医的卑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以知识界的认识为主要史料来探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回族(教)的自我建构与国家整合,全文除绪论外分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回教与回族的双向建构。
蛋白质是细胞生物功能最主要的承担者。但大多数细胞的生物学功能都是由蛋白质复合物而非单个蛋白质来完成,蛋白质复合物是蛋白质在体内发挥功能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质膜作
替补运动员的竞赛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心理潜能的较量,替补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越是高超,心理水平占据的比重将越大。竞
山东省齐河县位于鲁西北平原,近几年来,桃裂核甚至落果在齐河县逐渐发生,现将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的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总结出来,供同行参考。1桃裂核落果发病症状
<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和优化,以帮助学生养成和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助力他们未来的学习成长之路。下面,我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为例,简
<正>201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颁奖委员会把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79岁的理查德-赫克(Richard Heck)、日本科学家75岁的根岸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