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寻求新的木材代用资源,缓解我国木材供需不足的现状。本文以桑枝为原材料,聚合异氰酸酯(P-MDI)为胶粘剂,制备桑枝重组方材。试验采用单因素法进行预试验,正交试验进行方差分析,依据GB/T 17657-2013测定桑枝重组方材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探究施胶量、密度,热压时间及热压温度对重组方材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利用剖面密度仪测定桑枝重组方材宽度、厚度、长度三个方向的成板密度,分析桑枝重组方材密度的分布规律;通过调湿处理,测定其湿胀率和干缩率,对桑枝重组方材尺寸稳定性进行分析。论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桑枝重组方材奠定了理论基础。取得主要结论如下:(1)在试验条件下,桑枝重组方材的最佳工艺参数:施胶量为10%,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45min,密度是影响桑枝重组方材性能的极显著因素,可根据使用场合选定。密度为0.6g/cm3时,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其弹性模量(MOE)达到9.2GPa、静曲强度(MOR)为90.7MPa、内胶合强度(IB)高达1.12MPa、2h吸水厚度膨胀率(TS2h)为2.2%,远远大于LYT1580-2010定向刨花板中OSB/2型(干燥状态下承载板材)厚度小于10mm的板材,MOE≥3.5GPa、MOR≥22.0MPa和IB≥0.34MPa的要求。(2)施胶量对桑枝重组方材的IB有极显著的影响,对MOE、MOR及TS2h有显著影响;热压时间对桑枝重组方材TS2h有极显著的影响,不是MOE、MOR及IB的显著影响因素;热压温度是桑枝重组方材MOR的极显著影响因素,是TS2h的显著影响因子,对MOE与IB没有显著的影响。(3)在试验条件下,桑枝重组方材的密度分布,宽度方向呈陡平型,厚度方向为陡峭型,长度方向分布均匀。桑枝重组方材上表面的密度小于下表面的密度,后表面的密度大于前表面的密度。随着密度的增加桑枝重组方材表层高密度的增长率小于芯层低密度的增长率;密度为0.6g/cm3桑枝重组方材的断面空隙率大,压缩比低,密度值波动较大。(4)在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时,桑枝重组方材的形状尺寸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桑枝重组方材的湿胀率与干缩率与木材相同,同样存在较强的方向性:桑枝重组方材的吸湿膨胀率,厚度方向上小于宽度方向;桑枝重组方材的干缩率,宽度方向上大于厚度方向。(5)在调湿处理过程中,桑枝重组方材存在吸湿滞后的现象。在厚度与宽度方向上,桑枝重组方材的干缩率都远远大于相对的吸湿膨胀率。关于差异湿胀,桑枝重组方材的D值(1.38)为小;关于差异干缩,桑枝重组方材的D值(1.34)亦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