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IFRD1基因影响机体脂肪沉积初步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com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拥有诸多具备优良性状的地方畜禽品种,将其与国外品种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兼备亲本所拥有的优秀性状,是符合人们要求的品种。陆川猪是典型的脂肪型猪种,杜洛克猪是优秀的瘦肉型品种,两者正反交F1代—杜陆猪和陆杜猪均遗传了其肉品质佳、生长速度快和繁殖性能好等优良性状,但两者之间仍存在性状差异。本研究以杜陆猪和陆杜猪为研究对象,通过背最长肌转录组测序,从转录水平分析两者生长发育差异,并筛选出目的基因IFRD1进行表达谱构建、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初步探索其与脂肪沉积的关联性,以期为培育出更为优秀的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2月龄杜陆猪和陆杜猪背最长肌组织存在857个差异基因,其显著富集于2个分子功能本体和4个生物过程本体,包含蛋白激酶活性负调控GO条目。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20个KEGG通路,包含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路和细胞色素P450酶信号通路。并筛选出IGF2、ANKRD1、IFRD1、UCP3、PDK4和 WFIKKN2等基因作为揭示杜陆猪和陆杜猪生长发育分子差异的候选基因。2.IFRD1基因时空表达谱表明其在2月龄和8月龄的猪各个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一致,均为在肺脏中最高,皮下脂肪较高,而背肌最低。在不同品种猪皮下脂肪组织中,IFRD1基因表达量于2月龄显著低于8月龄(P<0.05);在不同月龄中,IFRD1基因在杜陆猪皮下脂肪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陆杜猪(P<0.05),且KEGG结果显示IFRD1基因富集于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的胆汁分泌信号通路和胰腺分泌信号通路,推测IFRD1基因与杜陆猪和陆杜猪脂肪沉积能力差异相关。3.所克隆出猪IFRD1基因CDS区长1353bp,编码451个氨基酸。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IFRD1蛋白属于膜内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且不存在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包含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不存在N糖基化位点,有两处O糖基化位点和多处磷酸化位点,处于两个保守结构域,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3.实验发现IFRD1基因与SREBP-1c、ACC1基因在杜陆猪皮下脂肪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在陆杜猪(P<0.05)。过表达IFRD1基因后检测SREBP-1c基因和ACC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且IFRD1基因表达量与猪表观屠宰数据中胴体重、腰荐结合部膘厚、6-7胸椎膘厚和屠宰率的指标显著相关(P<0.05),且与猪脂肪沉积相关指标呈正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SREBP-1c和ACC1基因表达进而起到调控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验证。综上所诉,经由转录组挖掘出来的IFRD1基因,其可能通过正向调控SREBP-1c和ACC1基因mRNA表达与猪脂肪沉积过程相关;且其在杜陆猪和陆杜猪皮下脂肪显著差异表达,或可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出更为优良的品种。
其他文献
Nogo和其受体相互作用可能在抑制神经再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本研究观察了Nogo受体(NgR)在中菊头蝠脑中的分布。结果显示NgR在中菊头蝠脑皮层各层均有表达.在
对定域旋转对称的毕安基-Ⅸ型宇宙弦模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两个模型,第一个模型中引入了一个普遍采用的状态方程ρ=kλ,第二个模型中引入了粘滞系数与体积膨胀系数成正比的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宣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通过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复核现场检查。我国现有12家儿童专科医院通过GCP认证,儿童医学
针对余吾煤业S1203留顶煤沿底掘进大断面巷道围岩控制困难的问题,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和主应力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留顶煤大断面巷道围岩失稳机理。
本文概要介绍了新蔡县城地质背景,重点论述了地热地质条件,认为新蔡县城地热区主要受西平一平舆凸起带的影响,地热资源赋存条件较好,热储层分布于800~300m,厚500m.主要由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