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典型乔-灌-草型道路绿地模式对大气颗粒物的消减作用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汽车尾气成为城市细吸入颗粒物(PM)污染的主要来源,交通绿化带已被证明可以通过林带滞留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因此研究以大气颗粒物阻滞效应为目的城市绿地配置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不同就季节对乔灌草型典型道路绿地模式内大气颗粒物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分析PM2.5浓度水平、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气象数据,进一步分析气象要素对绿地滞留大气颗粒物效应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提升人居环境为导向的城乡绿地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林带内外PM2.5浓度日变化表现为“三峰”型,峰值时间点为4:00-10:00、16:00-22:00、22:00-4:00,且浓度上升快,下降也快;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上整体趋势一致,随着林带宽度和高度的递增,浓度的峰值和谷值出现时间稍有偏差,但差异不大。颗粒物浓度在夜晚比白天高,秋冬比春夏高。(2)随着林带宽度的增加,颗粒物浓度下降。在整体宽度为30m的道路绿化带上,在宽度20m时,对空气中PM2.5浓度的削减效果最佳,削减率为35%~45%。秋季,绿带对颗粒物削减效果在10m处才开始体现;冬季的削减率在宽度10m处对PM2.5浓度的削减效果最佳,空气中颗粒物削减了20%左右,越往后随着宽度增加,削减效果差异不大,削减率保持在20%。因此,结合生态要求和土地利用最大化来看,针对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的道路绿化带的合理宽度设置最小应不低于10m,而20m绿带宽度对颗粒物污染浓度削减效果最佳。(3)在高度上,PM2.5浓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冠层中部4.5m、近地面0m、主干1.5m处、主干3m处,0m处空气中PM2.5浓度削减了12%~17%左右,1.5m处PM2.5浓度削减了30%左右,3m处PM2.5浓度削减了35%~40%左右。(4)林带内空气中PM2.5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花茶作为再加工茶,其工艺繁复、耗时耗力、成本高、品质不定。目前花茶的香气是其重要的品质特征,采用鲜花的外源赋香作为主要的加工技术手段之一,受到鲜花时限性的影响,且损耗较大。本论文开展离体式赋香,采用天然的花香精油对茶叶进行赋香,生产香气与滋味品质俱佳的花香绿茶,带动花茶产业的转型升级。(1)确定蛋白品种,选择茉莉花精油和酪蛋白使用超声法制备形成茉莉精油-酪蛋白纳米复合物,分析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变化规
竹纤维加工制备技术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以蒸煮碾压法和梳解法作为较主流的竹纤维开纤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市场,其方法虽各具优势,但存在加工工艺复杂,产能低下,软化工艺采用碱煮法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水处理能耗大,制备出的竹纤维产物粗、短、硬以及容易出现密实化现象。本文采用竹片反弯拉伸成纤的方法对新鲜竹片进行开纤研究,将新鲜竹材视为由竹纤维增强材料和基体介质复合而成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在壁厚方向纤维的分布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种,在南方竹产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竹林经营重利用开发,轻管理保护,竹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竹林害虫日益猖獗,成为制约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雷竹林害虫,本试验选用6种不同波长的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捕试验,光源分别为3种紫外光波长365 nm(A号灯)、380 nm(B号灯)、395 nm
花粉直感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对农林植物的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籽大壳薄的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 K.Koch)花粉对籽小味好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授粉后,所结果实呈现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具体表现为单果质量提高和外果皮光合作用增强。通过分子标记及胚胎发育研究证实,异源授粉的山核桃果实在遗传信息上与母本并无二致。然而,异源授粉后山核桃果
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是一种世界性的储粮害虫,长期单一使用化学熏蒸剂防治锈赤扁谷盗,导致其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研究和探索锈赤扁谷盗等储粮害虫植物源杀虫剂,对于实现绿色储粮、保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中从15种植物中筛选到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等对锈赤扁谷盗成虫具有较好的熏蒸毒性,并对八角茴香挥发物对锈赤扁谷盗杀虫生物活性作用、挥
土壤微生物驱动了植物与入侵地土壤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入侵植物的适应性与竞争力。为探明毛竹入侵替代阔叶林后对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结合野外和盆栽试验,通过室内培养法比较分析毛竹与阔叶林(树)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计矿化量,并结合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荧光定量PCR技术与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组分与数量特征,以期探究毛竹入侵过程中细菌、真菌群落在土
我国是银杏的发源地,2015年银杏果产量1.8亿吨,约占世界银杏果总产量的70%。果壳作为农业废弃物通常直接燃烧或掩埋在土壤中,破坏环境、浪费资源。银杏果壳纤维素含量较高(44.34%),可作为纳米纤维素的潜在来源。本文以银杏果壳为原料,制备银杏果壳纳米纤维素,进行工艺优化和表征及其在可食膜中应用等实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超声辅助硫酸水解法制备银杏果壳纳米纤维素,获得最优制备条件。以常规硫
本文结合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杭州市临安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杭州市临安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经营情况、资金互助情况、人员配置情况、规范运行情况、业务发展情况以及发展模式情况等,指出了当前阶段杭州市临安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现阶段,杭州市临安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民利益受损、农业经营风险高、品牌产权分配不均以及相关政策支持不足等;而
研究目的:分析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良性或低度恶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自1990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
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经胚胎期、营养期、生殖期直至死亡完成一个生长周期。其中,营养期又可分为幼年期和成年期,而幼年期到成年期阶段转变称为营养生长阶段转变,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过程。研究表明,miR156-SPLs-miR172途径是调控植物营养生长阶段转变的主控途径。为了探究miR156的上游调控机制,我们对p MIR156A::GUS转基因植物进行了EMS诱变,并通过正向遗传学的方法对M2群体进行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