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疑孟思想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韩愈竭力表彰孟子,宋儒又紧随其后从道统角度加以大力推崇,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在唐宋之际大大升格,并最终在儒家圣殿里稳坐“亚圣”席位。宋儒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弘扬创新性地开出了儒家发展新局面,在中国儒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但整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伴随着宋代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疑孟思潮成为了北宋思想界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是两宋孟学史及中国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不容忽视。而司马光作为疑孟者思潮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对孟子提出质疑的角度和立场具有代表性。  文章以司马光《疑孟》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以及思想基础为出发点,对孟子思想中的人性论、君臣观和王霸义利观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通过与李觏、苏轼和叶适等非孟者的比较,针对性地阐述了尊孟者包括张九成、胡宏、余允文和朱熹等人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最后尝试性地探索疑孟思潮的内在理路,客观审视和总结理学对疑孟思潮的吸收和发展以及司马光疑孟思想在中国孟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其他文献
自人类迈入文明社会始,如何处理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先贤们追求与思考的核心问题。在古代中国,这一问题体现为义利之辨。在中国传统义利思想中,以儒家为代表的道义论
本文探讨的问题主要涉及沈有鼎墨辩研究领域的见解及其中体现的哲学理念,兼而谈及他的中国文化发展和中国文化和哲学观。首先在第一章简要介绍沈有鼎生平及其学术思想,尤其是在
佛教产生于印度东部喜马拉雅山麓,在产生之时,印度社会上就已经流行诸多派别的思想,比如数论、瑜伽派、顺世论等等。这些思想在佛教的产生之初,都对佛陀的思想体系、对佛陀创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