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下无贼》是中国作家赵本夫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颇能体现作者写作风格的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傻根怀揣五年的工钱——六万块钱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但他执着地认为“天下无贼”,他用他纯洁的心灵感染了一对惯盗。他们计划一直保护着傻根回到家中。最后,两个惯盗之一王薄为了保护傻根的六万块钱甚至献出了生命。翻译实践报告在引言部分介绍了作家赵本夫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色。对于这篇小说的译文而言,本报告把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成了四章。在第一章中,译者着重解决了小说题目和文中重要人物名字的英译问题。对于题目的翻译,译者通过对三种译法的分析,最终确定了小说的题目。对于主要人物名字的翻译也要根据名字自身的含义或是自身的特点处理,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目标语读者和源语读者产生共鸣。对于傻根和刀疤脸的翻译正是基于以上考虑而选择了合适的译法。相应的在第二章中,译者主要是解决小说中名词的译法。译者在翻译行政职务和长度计量等专有名词时,首先译者要考虑的是如何从目标语中找到合适的词汇与之相对应。对于普通名词“贼”的翻译更是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了对应的词汇。同时对于“警察”的翻译是依据不同的叙事主体而采用不同的词汇与之相对应;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腊月、首先要考虑已有的参考说法,同时,结合语境鉴别出合适的译法。在第三章中,译者解决的是俗语的翻译,本报告着重分析了“漏了马脚”和“大海捞针”的翻译方法。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武术、希望工程、特色人名的翻译,既要参考已有译法,同时还要兼顾译入语的习惯。在第四章中,探究乡村特色的翻译问题。译者分别采用了“故意出错”、“单词间字母的吞音”和“单词或单词字母的重复”这三个技巧达到这个目的。总之,翻译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原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风格,才能够获得可读性较强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