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竞争机制不断完善。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依然存在严重影响其可持续性发展的诸多问题:产权虚置,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大量高级人才流失等。入世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又对国有银行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竞争的焦点已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是更深层次的经营管理机制。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打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银行产品的同质性和易模仿性,使得如何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绩效管理体制等十分落后,无法满足新时代商业银行需求。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在近期内得到改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将难以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取胜。 关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大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银行业改革的关键路口,执行力理论从另一个角度为人力资源的改革提出新的建议,将战略、人员、运营三大流程有机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 本文着重从执行力的角度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探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根据执行力理论,构建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纵观以前有关执行力的研究成果,大多只是对执行力进行浅显的评价,没有抓住本质。本文根据执行力的决定要素——技能与意愿,构造了执行力指标的评价体系。 其次,运用数学方法将执行力评价指标量化,对执行力的评价更加科学和公平。对定性指标的评价一直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其中掺杂了太多的主观因素,评价结果容易受考核者的主观意图所左右。本文运用德尔菲法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有关数据,再运用模糊集合论这一数学方法评价综合执行力的大小,并以此为依据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科学决策。 再次,根据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执行主体的实际情况,指出运用执行力理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录用、培训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忽视银行文化的建设,这些缺陷束缚了国有商业银行执行主体潜能的发挥,严重打击了其积极性,造成了执行主体执行不力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运用执行力理论,将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了战略高度。 最后,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目标在于借助执行力理论,就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建议,为此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重视职位分析与设置,为人员的合理配置提供指导;设计一套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打造“以人为本”的执行力文化作为执行力提升的最高境界。本文的这一部分从战略高度介绍了打造执行力文化的原则以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