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MHD患者SUA水平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确诊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并首次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透析中心行MHD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12例,追踪随访观察1年以上。按照《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诊治专家共识》中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2组:(1)高尿酸组:男性>420mmol/L,女性>360 mmol/L;(2)非高尿酸组:男性≤420 mmol/L,女性≤360 mmol/L。所有患者每周均接受3次血液透析(HD)治疗,每次4小时。收集一般资料:个人史、原发病史、既往病史、透析模式、透析龄、血管通路、透析治疗情况等;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钙(Ca)、血磷(P)、血清白蛋白(Alb)、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前白蛋白(PA)、总胆固醇(TC)和C反应蛋白(CRP)等;心脏指标:EF值、左心室肥厚、心脏瓣膜钙化情况;住院及死亡事件:记录住院及死亡人数、死亡原因。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MHD患者SUA与各临床指标相关性。以发生全因死亡作为临床结局Kaplan-Meier法分析SUA与全因死亡的关系。COX回归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共112例,平均年龄(51.49±14.69)岁。男性患者64例(57.1%),女性患者48例(42.9%),以中老年男性患者为主。血管通路选择主要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占64.3%。原发病为慢性肾炎综合征者54例(48.2%),糖尿病肾病者40例(35.7%)。2.高尿酸血症组59例(52.7%),非高尿酸血症组53例(47.3%)。人口学资料比较示:高尿酸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更大,女性患者占比更多(P<0.05);心脏指标比较示:高尿酸组患者的EF值显著低于非高尿酸组(P<0.05);生化指标比较:高尿酸组患者的ALP、BUN、PA、TC、Hb显著高于非高尿酸组,TG、CRP显著低于非高尿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提示,SUA与BUN、Scr、TC、BMI、透析龄呈正相关,与年龄、CRP呈负相关(均P<0.05)。4.以全因死亡作为临床结局,MHD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3%、74.1%、59.8%。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观察期内高尿酸组患者较非高尿酸组有更好的生存获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5.本研究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在BMI、年龄、透析龄、心脏EF值、左心室肥厚、心脏瓣膜钙化、SUA、Hb、Alb、TC、CRP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透析龄更短、EF值更低、左心室肥厚及心脏瓣膜钙化发生率更高。死亡组患者的SUA、Hb、Alb、TC水平较存活组低,CRP水平较存活组高。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肥厚(HR=2.999,95%CI=1.207-7.452,P=0.018)和心脏瓣膜钙化(HR=3.143,95%CI=1.226-8.059,P=0.012)是全因死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EF值(HR=0.848,95%CI=0.768-0.937,P=0.001)、SUA(HR=0.178,95%CI=0.036-0.881,P=0.034)、Alb(HR=0.899,95%CI=0.809-0.999,P=0.047)是全因死亡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1.在MHD患者中,SUA是一个很好的营养标记物,与BUN、Scr、TC、BMI呈正相关。2.以全因死亡作为临床结局事件,本研究MHD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3%、74.1%、59.8%。3.左心室肥厚和心脏瓣膜钙化是MHD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EF值、SUA、Alb是发生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