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及动机研究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调查问卷》,同时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开放式问卷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动机问卷》。然后用自编问卷分别调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动机。研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其特点,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的动机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现状及其特点的成因,研究结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进行引导和教育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中,理性消费是主流,大学生总体上能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的人际交往消费。 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存在超前消费和高消费现象,约1/10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存超前消费现象,约1/5经济条件条件好的大学生存在高消费现象,在恋爱消费中超前消费和高消费现象尤为严重。其次,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比重过大,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的压力普遍存在。 3、大学生的恋爱消费额最高,其次是交友消费额,再次是亲情消费额。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额主要用于与同学和朋友、亲人、恋人交往上,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以表达感情为目的。 4、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额存在学科、性别、城乡、恋爱与否的差异。 (1)在人际交往消费总额方面,理科生高于文科生;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大学生;恋爱大学生高于普通大学生。 (2)在交友消费额方面,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大学生;恋爱大学生高于普通大学生。 (3)在亲情消费额方面,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大学生;恋爱大学生高于普通大学生。 (4)恋爱消费额方面,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大学生。 5、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动机由应付人情的动机、寻求归属的动机、非理性的动机、交换资源的动机、表达感情的动机、炫耀与尊重的动机六个因素构成。 6、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动机存在学科、性别、城乡、恋爱与否的差异。 (1)理科生炫耀与尊重的动机高于文科生。 (2)男生寻求归属的动机、交换资源的动机、炫耀与尊重的动机的高于女生。 (3)城市大学生寻求归属的动机、非理性的动机高于农村大学生。 (4)恋爱大学生非理性的动机、炫耀与尊重的动机高于普通大学生
其他文献
高职教师肩负着为生产建设一线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重担,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
研究学校体育的历史与现状,瞻望学校体育的未来,不能不对体育与文化、体育与人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否则就会对许多学校体育现象及其问题迷惑不解,对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所面临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