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语体结构角度对中英文摘要进行对比,旨在发现中国学者的摘要距国际通用模式的距离。对比从两个层面进行。第一层面按照Bhatia的摘要分析框架将语料划分为序言,方法,结果及结论四个部分。本文将对每个部分出现的频率,可选、必选成分及这四个部分的线性分布进行对比研究。第二层面将从每个部分的内部开始。对比包括每个部分中语步的构成情况,语步的标志性语言,时态、语态及情态等。40篇语料源自中英文语言学学术刊物。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中文摘要中部分语步有空缺,但中英文学术摘要总体上符合Bhatia的摘要模式,他们的线性结构为IMRC。“序言”为中英文摘要的必选语步,二者的不同在于英文作者更频繁地使用语步二 “确定范围”,即论证其研究在学术领域中的重要性;“方法”在英文摘要中为必选而在中文中为可选,二者的不同在于中文作者趋向使用抽象的概念(如定性/定量研究)来介绍其研究方法,而英文作者则用具体的词汇详细描述其受试者情况﹑语料来源﹑研究过程及实验器具等; “结果”在英文摘要中为必选在中文中为可选, 二者的不同在于中文摘要这一语步的出现率远远低于英文摘要。另外, 该部分的标志——过去时和被动语态皆未发现,这与以往研究人员的发现迥异;“结论”在中英文摘要中均为可选语步,二者的不同在于英文作者比中文作者更频繁地使用模糊语。在论文的结尾部分,本文探讨了该研究对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