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附近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特征及其应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19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加工技术和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表面等离子体技术在光电子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医学等多个领域人士的极大关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LSPs)由于具有独特的传播、激发、以及表面电磁场的局域增强特性,使得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对纳米颗粒制备及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特性及其应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工作分成以下两个内容1、基于LSP的非对称反射光学特性的机理研究我们在实验上发现当光分别从Au纳米颗粒一侧入射和从Si02衬底一侧入射存在非对称反射现象,从Au纳米颗粒一侧入射时,在LSP共振波长附近出现为高反射,而从Si02一侧入射时出现低反射。我们通过FDTD Solution软件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光从Si02一侧入射的电场强度明显高于光从Au颗粒一侧入射的电场强度,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FDTD Solution软件仿真模拟结果电场图表明,光从衬底一侧入射时,电场强度明显高于光从Au纳米颗粒一侧入射。这种非对称反射现象是由金属纳米颗粒与光发生耦合产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导致的。这种效应不受金属纳米颗粒形状和大小的影响,但是与金属纳米颗粒上下表面的介质折射率差别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认为这种效应可以应用于SERS衬底。进一步的我们发现,对于Au纳米球颗粒半埋在两种不同折射率介质的表面或者是整个颗粒置于衬底上,光从正反两面入射,消光峰强度的比值都与两种介质折射率比值相等。这表明,当光从高折射率介质一端入射会得到更强的LSP耦合效应。对于光必须从折射率的介质一侧入射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Au纳米颗粒和衬底的间距来增强LSP耦合。这种机制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LSP基光电器件2、在深紫外LED上沉积Al颗粒提高其光抽取效率发光波长在200nm至350nm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在生物医疗、防伪鉴定、水和空气净化、计算机数据存储和军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半导体领域研究和投资的新热点。但是,与蓝光LED相比,深紫外LED的外量子效率仍然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深紫外LED的外量子效率,必须在提高它的内量子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光抽取效率。在前期工作中,我们用倾斜沉积法在LED上制备了小尺寸、高密度的金属Al纳米颗粒,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对于用60。倾斜角在深紫外LED上生长Al纳米颗粒的样品,其底部光发射相较于顶部光发射存在明显红移,在本文中我们通过FDTD模拟计算研究了其机理,研究表明顶部和底部发光波长的差异可以归因于Al纳米颗粒的Fano共振效应。这里,我们主要通过FDTD理论计算对其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进行研究。FDTD计算模拟得到的消光谱图和电场分布图展示了明显的Fano效应。电场分布图和远场辐射图表明深紫外LED多量子阱产生的光与Al纳米颗粒形成LSP共振发生耦合时,LED顶部发光和底部发光的输出功率都可以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物热患者诊治的药学监护过程,为更好地诊断、处理药物热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临床药师参与1例胃部肿瘤患者手术后腹腔感染的诊
本文探讨了农村散养生猪猪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噪声温度计是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热噪声电压来测量热力学温度的一种新型测温方法,它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几种直接测量热力学温度的方法之一。其中制约噪声温度计发展的一个重要
定向钻穿越段中的埋地钢质管道是油气田长输管道易受损的部分,在回拖过程中管道经常会出现聚乙烯层的破裂是影响埋地长输管道安全运行及使用寿命的因素之一,特别是由管道回拖
地铁火灾严重威胁着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火灾状态下人员安全疏散是地铁安全设计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满足紧急状态下应急响应的基本要求。本文以M地铁站为实例进行研究,采用
鸡群养殖是当前畜牧行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鸡群疫病的发生概率呈上升趋势,总的来说,旧病未出,新病又生,防不胜防,对养鸡行业发展影响巨大。本文就养鸡业中极易发生的鸡病
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凭借着结构、成本和加工工艺的优势,在有机逻辑电路、OLED平板显示技术、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新型传感器件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成为了人们研究
目前很多家庭教育的水平令人担忧,不懂孩子、没有科学正确的教养方式、原有的教育水平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等等,这些成了我们当下家庭教育不能普及而又亟需改变的现状,所以
以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焊接冶金学”课程为例,探索并实践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项目式教学的运行模式。在对课情、学情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深度整合,
现今,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的表面改性。强流脉冲电子束具有低能-30keV,强流~103A,以及短脉宽~μs的特点;电子束的能量密度可以控制在1~10J/cm2之内,在材料内的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