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建国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然而,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忽视了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忽视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比较明显。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在城镇化过程中是否也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河南省城镇化的质量到底如何,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探讨。本文对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的评价主要分为河南省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评价和横向对比评价两部分。河南省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评价以河南省18个省辖(管)市为研究对象,横向对比评价以中部其他五省为参照对象。首先,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城镇化和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理解,并提出了本文对城镇化和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认识,认为城镇化质量的真正内涵就是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终极目标,日常所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不能体现城镇化的质量,以此丰富了城镇化研究的理论。其次,简要阐述了城镇化质量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空间理论、结构理论、人口就业结构理论、生态学派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等,为城镇化质量的研究作好理论准备。在此基础上,主要选取河南省经济、社会、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和城乡一体化六个方面的指标,建立了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包括6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通过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河南省各区域城镇化质量普遍偏低,且地区间差异明显;城镇化相对高质量区空间上覆盖面小,且辐射能力较弱;城镇化质量相对落后地区缺少高质量城镇的带动。河南省总体城镇化质量在中部地区6个评价单元中排名最后,是中部地区城镇化低质量地区,且与其他五省城镇化质量差距较大。针对河南省城镇化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基本对策。针对18个省辖(管)市,提出了针对区域实际情况的具体提升措施;从区域联系、产业结构优化、城镇规划、人力资本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总体层面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