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enqi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工业体系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创新驱动产业绿色转型将成为主旋律。四川省在长期发展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低,这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四川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新是推动创新、经济、环境共同协调发展的活动,在一定资源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实现创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平衡的动态过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提升工业绿色创新能力,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研究四川省的工业企业绿色创新,认识四川省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四川省的绿色创新能力,加速转变四川省经济发展模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创新、绿色两个理念为指导,以绿色创新为研究主题,把四川省工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绿色创新发展水平及绿色创新效率评价等内容进行展开。首先,对绿色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与认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表明四川省的绿色创新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制约了绿色创新水平的发展。四川省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废水排放总量等非期望产出高,导致环境污染较严重,空气达标的城市较少,且创新经济产出成果较少,与发达城市差距大。效率是绿色创新的关键,进而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DEA和SFA模型两种方法,评价全国各省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以及四川省各省辖市的绿色创新效率,结果显示,在全国各省区中,四川省的绿色创新效率偏低,排名17,有待提高。四川省各省辖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分化严重。其中,成都市的绿色创新效率最高,中级水平的城市特别少,大多数城市偏低下。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为了便于纵横的对比分析,扩大了测算绿色创新效率的范围,即在已有文献基础上,论文既测算了全国各省的绿色创新效率,还重点测算了四川省各省辖市的绿色创新效率。2、在完善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作了比较深入地探索。环境效应指标是对绿色创新效率观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作为影响因素,引入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在绿色创新条件下,有利于完整地考察工业企业环境效益的变动。3、在比较大量绿色创新效率测算方法优劣的基础上,论文在实证方法的运用中作了有益地尝试。一是综合运用了DEA和SFA两种方法。二是运用SBM-DEA模型和SFA方法对中国30个省区的工业企业绿色效率和四川省18个省辖市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对比,提高了测算绿色创新效率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从我国第一次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到2018年提出了实施“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在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围绕混合所有制改革展开。本文试图通过阅读梳理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理论,以及关于财务绩效的相关理论,分析国有上市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比较改革前后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战略方向、投融资决策等方面的改变,运用事件研究法计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短期财务绩效变化,计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要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实现手段的大背景下,坚定不移地进行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势在必行。而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安排是否有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能否成功则至关重要。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数据显示:从产权层面数据可见,截至2017年底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中,占比达到69%,省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为56%(1)。而随着改革的深
近年来国内出国留学行业快速发展,出国留学人数在2017年有61万人。2018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超过66万人,同比2017年出国留学人数同比增加了8.83%,随着出国留学人数逐年不断地增加该行业面临着两大变化。首先,回国就业人员等于或超过出国人数。2017年回国就业人数突破60万;另外,低龄化趋势明显。2018年出国就读中小学及本科人数约占86%,硕士及以上就读人群占14%,跟2017年相比18岁以
并购重组交易是公司的重大投资决策行为,往往需要公司投入较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并且不仅会对公司自身的长短期经营业绩产生持续影响,还会影响到公司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并购资本市场的状况。因而,上市公司的相关并购重组交易活动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并且会受到市场各方的持续关注。近几年保持一定火热势头的我国并购重组交易市场氛围之下,并购商誉问题日益受到了各方的关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
国有企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国企随时代变迁而进行因时制宜的改革,自始至终也都是至关重要的。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时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我国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下,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一项重大改革,本身作为激励措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因其能够向国有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成为了继续深化混改的助力剂。过去的员工持股计
员工持股计划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本文通过文献归纳法、双案例对比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非财务指标分析对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目前国有上市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统计分析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总体上国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积极性不强,二是各个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范围(公司持股员工比例)差异较大,三是员工持股比例偏低。对此,本文认为可以通过规范参与人数比例、给予员工
当前企业为了更多吸引消费者购买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采取自由的顾客退货政策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而在一个供应链系统里系统成员都是理性的经济个体,其根本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这往往与系统目标相矛盾,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双重边际化”问题,使得成员能够做出使得供应链整体的效益最优的决策,供应链契约作为一种协调策略应运而生。基于上述的背景,论文首先对顾客退货、供应链契约等相关文献进
上市公司是国家创新中的重要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是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学术界对上市公司治理与公司创新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已有研究表明,在公司的治理体系中,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核心,董事会的多样性能够有效地影响公司创新绩效。而独立董事是公司董事会的重要成员,独立董事的数量和特征一定程度上都能够有效影响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从独立董事的咨询和资源职能的研究角度出发,通常能够得到
随着全球化时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混合所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进一步促使生产与资本社会化。目前,代表着国有资本和政府投资平台的国有企业指引着国民经济的走向,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经历公司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仍然面临着产权不明、效率低下等典型问题,党和国家意识到进行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有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为了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一直在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力图改变在价值链曲线中的位置,实现往高附加值两端的攀升。服务化作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热门方向之一,国内已有不少制造企业进行尝试并取得实践成功。防雷设备,属于安全保障特种类产品,相较其他制造行业来说,产品应用场景比较特殊,市场整体规模不大,属于比较边缘的小众行业。国内防雷制造行业经历了初创期和成长期,当前进入成熟阶段。行业内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