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疗效与病期早晚和诊治方法及手段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经足够的治疗后90%以上患者能生存5年以上或治愈,而晚期胃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不足5%。因此,早发现是改善疗效、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胃癌除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影响其生存率及治疗效果的因素外,胃癌的转移与浸润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作为实体肿瘤的胃癌,其转移或者浸润依赖于血管的作用,目前大量的研究提示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都与胃癌的预后或者临床病理特征是相关的,Ryam等通过免疫组化的研究提示在正常组织或者良性肿瘤中,HIF-1α处于低表达状态,而在恶性肿瘤中,HIF-1α处于高表达状态,在有转移的恶性肿瘤中,HIF-1α的表达处于更高水平;细胞外基质作为肿瘤细胞转移或者浸润的天然生理屏障,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马丽娟等的研究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中大量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且在其浸润与转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促进血管及淋巴管生长的重要因子,目前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中均提示其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赖氨酰氧化酶(LOX)与细胞外基质的成熟密切相关,国内外也有相关研究提示其与恶性肿瘤的转移与浸润相关。目前国内外有研究提示VEGF及LOX在胃癌发生及发展中有作用,但是它们之间在胃癌的表达中是否具有相关性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因此在胃癌浸润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方面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为临床上治疗胃癌及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目的:探讨LOX与VEGF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来判断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通过分析其在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与非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情况来判断其与胃癌发展的关系;通过分析在不同浸润深度(T1T2与T3T4)中的表达情况来判断其与胃癌发展的关系;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判断这两者在胃癌发生及发展中的共同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3年1月在荆州市一医院、黄石市一医院、及黄石市中心医院三所医院行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离胃癌组织5cm)各65例,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组织中的LOX、VEGF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查阅病历收集病例资料,然后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LOX与VEGF在胃癌中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①LOX在65例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178±0.1135,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174±0.1524,胃癌组织中的LOX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EGF在65例胃癌组织中0.4793±0.1019,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116±0.1146,胃癌组中的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X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6827±0.1987,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235±0.1763,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LOX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VEGF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6769±0.1659,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128±0.147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LOX在T3T4的胃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6003±0.1279,在T1T2的胃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278±0.1437,T3T4的胃癌LOX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1T2的胃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的胃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6975±0.1639,在T1T2的胃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263±0.1128,T3T4的胃癌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1T2的胃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在65例胃癌组织中,LOX与VE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35,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OX与VEGF的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r=0.914,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LOX与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LOX与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T3T4胃癌中LOX与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1T2胃癌;在胃癌组织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LOX与VEGF之间的关系成正比。LOX与VEGF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LOX与VEGF之间起相互协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