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导师倪绍祥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遥感与GIS支持的东亚飞蝗发生机理与预测模型研究》为支撑,以河北省黄骅地区为研究区,利用东亚飞蝗关键发育阶段的TM、MODIS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了地表温度反演,并结合东亚飞蝗生境遥感分类结果,对东亚飞蝗的不同生境类型的地表温度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Landsat TM遥感卫星影像反演研究区地表温度; 2、利用MODIS遥感卫星影像反演研究区地表温度; 3、在对研究区主要生境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东亚飞蝗生境进行了遥感分类; 4、对研究区东亚飞蝗主要生境因子地表温度特征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利用气象观测数据与人类经验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对基于TM和MODIS遥感图像所反演出的研究区地表温度的精度检验表明,反演结果比较合理,反演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2、黄骅市西部多裸地和夹荒地,中部多农田、芦苇地,东部多盐田水体,黄骅市的地表温度空间分布上均呈现至西向东逐步降低的趋势。西北部是全市地表温度最高的地带。中部和南部居民地的地表温度比周围地区的地表温度明显较高。而东部的地表温度总体上比其他地区低。 3、通过遥感反演得出的研究区地表温度分布与东亚飞蝗生境遥感分类结果图的对比分析表明:在东亚飞蝗的主要生境类型中,卫星过境时的地表温度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居民地、裸地、盐碱地、夹荒地、农田、芦苇地、盐田水体。而且,在同一种生境类型中,离水体距离较近的部分地表温度值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