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气带CO2分布特征及对地下水质的影响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l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快速发展,大量燃料的使用导致大气CO2浓度显著增加。科学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导致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持续研究,同时又对地质封存CO2及其逸散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索。地下水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水源,正在遭受着污染的危害或威胁,而包气带正是地下水形成(得到补给)的重要通道或枢纽,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同时也对大气CO2浓度的具有缓冲作用,因而对包气带CO2浓度分布及其对地下水质的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野外测试和室内试验模拟,分析归纳了包气带CO2的分布特征,探讨了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包气带CO2对地下水质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野外测试、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包气带CO2的分布特征;并观察了不同影响因素下包气带CO2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规律。  (2)通过室内土柱降水模拟试验,分析研究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包气带CO2含量的变化,及其可能引起的水质变化;同时结合PHREEQC软件模拟,分析不同CO2分压下水化学组分变化;进一步来证明包气带CO2对地下水质存在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获得以下主要认识:  (1)野外测试发现:随着包气带深度增加CO2含量逐渐增加;不同坡度下包气带CO2分布特征不同;土壤表层植被不同,包气带CO2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植被存在的包气带CO2含量明显大于裸地,且植被类型不同对于包气带CO2含量影响不同。  (2)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发现:不同条件下土柱内CO2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深度增加CO2含量增加,这一现象与野外试验观测结果相同;随时间增加各观测孔内CO2含量出现减低趋势。植被生长过程中土柱内CO2含量大于无植被土柱;高温杀菌土柱内CO2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土柱。  (3)土柱降水模拟可以看出: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包气带CO2含量变化对地下水质存在一定的影响。CO2含量增加之后,水中H+、HCO3-离子含量增加,pH值降低,水溶液酸性增强;碳酸盐及铝硅酸盐发生溶解,Ca2+、Mg2+和可溶性SiO2含量增加;及其部分微量元素的变化;引起水化学组分的改变,导致地下水质发生变化。  (4)通过PHREEQC模拟发现CO2分压改变对地下水质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CO2分压的增大,水中溶解的CO2增多,使得水溶液中阴阳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发生变化,导致地下水类型向HCO3-Ca型转换;同时CO2分压增加导致溶液pH值降低,HCO3-、Ca2+、Mg2+离子含量增加,SO42-离子含量出现降低,Na+、Cl-及NO3-离子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但微量元素变化在模拟过程中未观测到。进一步证实了包气带CO2对地下水质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量也在持续快速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显得日益突出,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与串联机器人相比,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具有刚度大、累积误差小、承载高等一系列优点,而被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科学实验等领域。本文以与企业合作并联六自由度液压平台为基础,完成对六自由度液压平台的理论分析,根据技术参数完成平台机构、液压、控制部分的分析和设计,并研制出实验平台,具体内容如下:分别建立了并联六自由度液压平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数学模型,通过矩阵法建立了平台运动学模型,拉格朗日法建立平台动力学模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含油层系。本论文研究的延长组长4+5与长6油层组是劳山油田马家河区的主力开发层位,为了提高产能,调整开发动态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导致采空区地面出现沉陷、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已有建(构)筑物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之为采煤沉陷。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生产生活领域对能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主要包括信号检测、特征分析、状态识别和故障诊断等几个环节,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就是故障特征信号的提取和分析。   作为一种重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