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中级阶段是一个关键期。刚进入该阶段的留学生一方面写作基础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各类课程及考试又对他们“写”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中级阶段留学生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成果法和过程法作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最为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二者的优劣之处都已通过实践证实。学者们认为,成果法重视作文的形式,而过程法重视作文的内容。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将成果法与过程法结合起来运用于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设想,但对于结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还需通过实践证明。本文以实验的方式探讨和分析了 “成果——过程”结合法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中级1班和2班的学生参与了这个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四个月时间里,1班(实验班)的写作课采用结合法指导教学,2班(控制班)则采用单一的成果法指导教学。研究解决了将两种方法结合时,教学理念如何取舍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结合法比单一的成果法更有利于提高该阶段留学生的写作能力。实验结果发现,在“成果——过程”法的指导下,实验班的学生普遍掌握了汉语写作的正确格式、常用标点符号的意义和用法,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课堂15分钟内写出150字左右的段落。与控制班相比,实验班的应试能力明显优于控制班,作文内容的丰富程度高于控制班,用词也更富于变化。但在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上,实验班略逊于控制班。全文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说明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阐述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的理论背景,即成果法和过程法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将二者结合的设想。第三章分析了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现有写作水平及学习需求。第四章通过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从实证角度探索了结合法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第五章总结全文,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