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百年来,古建筑制图实现了从手绘制图到应用三维软件进行计算机制图的发展历程,这一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古建筑制图的效率和精准度,但在图纸表达、图形修改、图形信息价值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在现代制图逐步发展的今天,一个全新的概念——BIM诞生了,其强大的数据库功能、标准化的建模方式以及对模型的全方位管理等先进技术为建筑制图开启了新的大门。近年来,BIM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众多现代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当中,并有一些项目开始应用其进行仿古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我国古建筑设计着眼于细部构造,建筑构件形式分类井然、尺寸符合模数制建造法则,而BIM又拥有完备的数据库和“族”功能,“族”的寻找约束、建立约束与构件形制之间关系的建造方式,能够很好的契合古建筑的构造特征。古建筑的构造特征与BIM的技术支撑使古建筑与BIM结合具有了相当的可行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搭建一个古建筑信息模型体系的理论框架这一目标,并通过测绘实例对框架的主体进行了阐述。在进行信息模型的搭建之前,需要进行古建筑信息的采集——古建筑测绘。信息模型与测绘过程相互作用与影响使此测绘过程产生了一些有异于传统测绘过程的特点。本文从模型图元、注释符号图元、视图图元与数据库四方面来对古建筑信息模型的整体面貌作以展示,重点介绍了信息模型的主体——模型图元,并分类展示了在本信息模型中实现了的模型图元中各个建筑构件族的参数化、简述了各个构件族的参数化过程及难点、不足与未尽事宜。古建筑信息模型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对信息的管理,建筑信息从录入开始便进入了一个严谨有序的管理系统之中,信息的分类、整合与查询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借助这一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古建筑信息模型为古建筑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带来了曙光,其普及与完善将对上述工作带去变革式的飞速发展。但鉴于能力有限,本人所研究的古建筑信息模型仍属雏形,完善的古建筑信息模型系统的建立还需要相关古建筑的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与软件部门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相信其前景是光明的。